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广西考察调研,在多种场合多次对广西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广西的长远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等重要指示要求,广西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凝聚起打造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合力,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则是主战场上的重要阵地。自治区民宗委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部门职能职责,尽锐出战,全力攻坚,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15个自治县(含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143.6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全面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性批示。瑶族支系贺州“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三年脱贫摘帽”的目标,少数民族聚居区旧貌换新颜,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近十年来,自治区民宗委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协调自治区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着力解决各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2012年至2021年,广西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44.6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等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21年,全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38530元、16363元,是2012年的1.9倍、2.4倍。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12-2022年,全区共安排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6.94亿元,突出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片片通民航,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车。所有行政村通广电光纤,4G网络基本覆盖全区,5G实现规模商用。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水平明显提升。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我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大力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高地,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北部湾城市群和百色、东兴、凭祥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全面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边境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创建,边境地区呈现出大建设、大发展、大改善、大团结、大稳定的大好局面。边境8个县(市、区)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以边贸加工为主的沿边特色产业经济带。沿边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东兴、凭祥两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取得多项改革试点“全国第一”和“广西第一”,一批口岸和互市点得到升格或扩大开放。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稳定局面持续巩固,边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军民同心守好祖国“南大门”,千里边疆发展前景更加喜人。
——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把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道路。2021年,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8%,有6个设区市地表水水质进入全国前1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2.6%。八桂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2017至2021年,5个自治县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9个自治县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县;8个自治县荣获“广西森林县城”称号。
结 语
10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广西要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新征程上,自治区民宗委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心聚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