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心中有一抹红
大山的石头 暖和了才会喊
夏虫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2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虫记

□ 阳崇波(仫佬族)
 

夏天万物繁盛,也是各种虫子最为活跃的时候,螳螂、蝼蛄、蝉、蟋蟀、萤火虫等在夏天里鸣唱飞舞,享受着它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螳螂,在故乡唤做“马螂扛”。有人说螳螂是长得最好看的昆虫:长条形的绿色身体,小小的三角形脑袋,连着长长的脖子。胸前两把“大刀”,任何时候都显得威风凛凛,气势非凡。螳螂的两把“大刀”其实是它的前肢,上面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这对武器有多厉害?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里有一个“螳螂捕蛇”的故事,“一只螳螂用臂紧抓着蛇头,蛇怎样颠扑都没有掉下来。过了好长时间,蛇终于死了。再看蛇的额头上的皮肉,都已经破裂开了。”虽然是故事,但仍可见螳螂以弱胜强的勇气和威力。

蝼蛄是一种生活在地下洞穴中的小虫,喜夜间活动。家乡人称之为“土狗”,“土狗”的体型呈梭子形,个头只有成人小指般大小,约2个指节长。背部一般呈茶褐色,腹部一般呈灰黄色。“土狗”有一对似钉耙状的宽大前足,是挖土掘洞的利器,昆虫学家称之为“开掘足”。凭借这对钉耙,“土狗”在地下左冲右突,势不可挡,难怪有人说它似《封神演义》里的土行孙。

蝉俗称“知了”。我们老家叫 “呜叽喳”,我觉得这名字很贴切。顾名思义,它喜欢叽叽喳喳地乱叫。其实会叫的是雄蝉,雄蝉能发出三种不同的鸣声︰与其他雄蝉唱和的和声、交配前的求偶声、受惊吓时的鸣声。在人类听来,这些蝉鸣单调乏味且刺耳,而雌蝉听来却像一首美妙的乐曲。

与蝉相比,蟋蟀的叫声要动听许多。我们把它叫“灶鸡”。我们说去捉“灶鸡”,那就一定是要到野外去的。蟋蟀喜欢栖息在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白天,我们在玉米地里仔细翻开一块块土坷垃,也能见到蟋蟀。玉米地旁的石堆下也可能是蟋蟀的巢穴。有的蟋蟀还会打洞,所以看到地里有成人手指大小的洞口就更要细心寻找。夜晚蟋蟀叫得欢,拿着手电筒,循声而找,在草丛、瓦砾砖块下也能找到那些兀自高唱的蟋蟀。

蟋蟀争强好胜。捉蟋蟀是为了看它们打斗,找一个废弃的瓦罐,把两只蟋蟀放进去,它们就能打起来。蟋蟀打斗很有意思。它们就像两个摔跤手或是拳击手比赛开始前摩拳擦掌,会先捋捋触须、弹弹腿脚,抖抖翅膀。像给自己壮胆,也像恫吓对方。然后试探着接近,一旦短兵相接,就扑在一起,互相撕咬一阵,再各自退开。几个回合之后,胜负一分,败下阵来的退避三舍;得胜一方则振动翅膀,欢叫不已,一副趾高气扬、舍我其谁的样子。

萤火虫,这三个字听起来就很美,支撑起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思和美好情怀。南朝诗人吴均说“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李白说“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杜甫说“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杜牧说“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微风、萤火、闪烁的星星,如果在夏天的夜晚没有见到萤火虫,那样的夏天一定是不完整的。记得小时候,县城的街巷还少有路灯,夜空中也没有霓虹和镭射光。夏夜乘凉的人群中常常飞舞着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孩子们将轻轻拍落的萤火虫小心翼翼地捡起来装进玻璃瓶中,攒够几十只后,便会提瓶至一个暗处,排排坐着静观瓶子中的萤火之光明灭可现。也有孩子把捉到的萤火虫全放到蚊帐里,在漆黑的屋中坐看萤火一闪一闪,仿佛“卧看牵牛织女星”。现在回想起来,那可能是我孩提时最初感受到的浪漫。

这个夏天,不知道有谁会和我一样想起这些虫子?诗人元稹说“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蜩螗”就是蝉,夏天里蝉鸣树上,随处都能听到。在城市里生活,蝼蛄、螳螂这些虫子如果不仔细找实在难见上一面。至于萤火虫,我曾在郊外一所大学田径场边的蓬蓬野草中,看到过几只,那也是许多年前的事了。难见虫飞,难听虫鸣,我寄居的这个城市日渐繁华喧嚣却又让人感到荒芜。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