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岜莱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叙事
心灵、生活与意蕴的三体探寻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壮族壮文文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叙事

□ 覃祥周(壮族)
▲《现代壮族壮文文学》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各民族的“石榴籽”效应,其内蕴着“要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为贯彻实施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和政策而帮助12个少数民族创制了十几种拼音文字,壮族的壮文便是其中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并于目前还在推行的新创文字。从没有统一的民族文字到拥有了文字,壮族完成了现代性转型,用壮文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自1957年7月《僮文报》创办以来,壮文写作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正发展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力量,与中国其他文种文学共同构建着中国的当代文学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今年7月,周飞伶、蒙飞、零兴宁编著的《现代壮族壮文文学》由广西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首次呈现自20世纪50年代拼音壮文创制以来,这60多年的壮文写作发展图谱,勾勒出壮族人民如何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发展历程。

《现代壮族壮文文学》全书共收录90位壮文作家的105篇壮文文学作品,大部分是从《壮文报》(现为《广西民族报》壮文版)和《三月三》杂志(壮文版)精选而来。其中收录最早的壮文文学作品是唐秀春发表于《僮文报》1958年1月18日第2版的诗歌《瘸腿劳模石匠》(《Ga Gvez Baenz Mozfan Siuq Rin》),最晚的是潘朝阳发表于《三月三》(壮文版)2018年第3期的《有点风流的漂亮女人》(《Yah Lengj Miz Di Feq》)。该书从史学的角度对壮文小说、壮文散文、壮文诗歌、现代壮剧、壮文民间文学、壮译文学作品这六大文体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梳理,既有各发展阶段各类文体的壮文作品真实面貌呈现,同时也有每个作品的写作背景与历史节点解读,突破了以往多限于“壮文小说”的文体编选,较为全貌地展现了壮族壮文文学与文化现代史,填补了现代壮族壮文文学与壮文使用情况的编著空白,改变“壮族没有文字”“壮族没有母语文学”“壮族没有文化”等偏见,树立壮族共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信。编著以开阔的理论视野和立体的壮文写作实践,展示了一个内容夯实的现代壮族壮文文学,为中华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研究方向。

总之,编著系统梳理了自拼音壮文创制以来半个多世纪的文字应用及发展,提供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新创制少数民族语文文学”图谱,对于了解壮族地区“新创制文字”的文学应用及发展情况很有价值。通过该编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国家民族政策及语言文字政策如何作用于民族地区,也有利于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内部向心力的增强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持与发展。这方面的文化及文学现状的检讨,在当下日益繁多的理论和现实挑战下,是十分必要和有价值的,编著所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该编著的出版,不仅可以为壮语言文学教育、国内外的壮语文化研究者或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者提供参考资料,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部门制定民族语文政策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覃祥周,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译审。)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