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是中国与东南亚唯一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是我国通往越南以及东盟国家最便捷的海陆通道,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沿海沿边开放包容的城市,总面积590平方公里,海陆边境线89公里,常住人口21.6万,居住着壮、汉、瑶、京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2.3%,是我国唯一海洋民族——京族的聚居地。东兴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大团结格局,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71项,自治区级荣誉称号64项。
一、突出政治引领,健全体制机制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必须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这是根本。东兴市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和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等,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听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创建工作汇报。各级党委(党组)坚持把推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意识形态、政治考察、巡视巡察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挥民族团结专项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督促全市各镇各部门,切实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升格民族工作部门,成立市民族宗教服务中心,设立专职民族工作专干,调配编制充实民族工作人才队伍。全市民族工作形成由市委统一领导、全市各单位共同协作、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强化宣传教育,构建精神家园
共有家园建设是关键。东兴市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防教育、全市各中小学校教学课程,全面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不断完善民族文化公共设施,打造京族博物馆、山海相连民族文化地标广场、京族哈亭、东兴侨批馆等一批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立京族文化传承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魅力京岛》等民族特色书籍被国家民族图书馆收藏。“京族哈节”“独弦琴艺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防城港市出台《防城港市京族文化保护条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扶持和引导各族群众办好每年“京族哈节”“农民丰收节”“三月三”等传统节庆活动,拉近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强各民族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石榴籽”意识,成功举办中越武术比赛、广西游泳系列大赛等大型文体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生活,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聚焦发展要务,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边境民族共同富裕是目的。东兴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滨海旅游、跨境旅游和跨境贸易,建立“边贸+党建+互助组”发展模式,获国务院表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几年在广西县级市排名前十。全面推进兴边富民“六大工程”,改善民生问题,补齐发展短板,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党旗领航电商扶贫”东兴模式在全国推广,扶贫成效考核累计3年获得一等等次。红姑娘红薯和金花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一批优势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广西名牌产品认证。东兴市“农民丰收节”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授予“中国农民丰收节”称号。2020年6月,京族人民率先实现整族脱贫,正昂首阔步迈入共同富裕行列。市委、市政府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全市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合,凝聚强大的民族团结合力,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打赢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污染防治攻坚战,荣获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称号。
四、注重示范引领,促进各民族“三交”
促进边境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动力。一直以来,东兴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十进”活动,创新打造民族团结“十个一”品牌工程,列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力推进,为全市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提供广阔平台,有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截至目前,东兴市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7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防城港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一批,创建基础厚实。
五、坚持依法治理,共创和谐边城
提升边境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是基础。东兴市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结合边境疫情防控工作,强化网格化管理,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工作进“网格”活动,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办”,切实方便各族群众办实事和解难题,并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众志成城,形成边境一线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组建民族工作专家顾问队伍、民族工作信息员队伍、民族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做好预警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方案,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边疆民族事务治理。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边疆事务治理机制,打赢反走私综合治理、毒品犯罪治理、群众安全感“三场翻身仗”,社会矛盾纠纷及时调解率、治安问题及时解决率、扫黑除恶和群众满意度均位于广西前列。东兴市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等荣誉,成为最安全的边境口岸城市。
六、树牢底线思维,化解风险隐患
边境民族风险隐患防范化解是保障。为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东兴市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门课堂以及举办以“石榴花开国门红”为主题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国家安全观植入全市干部职工和边境线村屯、沿海各族群众心中,强化爱国固边观念,增强守土有责的意识。家家户户升国旗、唱国歌已成为边民常规活动。开设的民族团结融媒体栏目,传播正能量、好声音,舆论氛围积极有效,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做到积极妥善、早发现早处理。健全完善边境警民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防范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在祖国南疆筑起了一道“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哨所、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堡垒”的钢铁长城。
(作者系中共东兴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