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在认真阅读散文集《花山画语》,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散文集《花山画语》是壮族作家、诗人黄鹏近年的新作,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已经在文学界引起的广泛关注。全书共收录了《山里的歌》《拜谒花山》《朝阳溪语》《布洛陀神》等51篇散文共计30多万字。该书以花山为创作背景,分为“一方水土”“十分悠久”“百里画廊”“千年流风”“万象更新”五个卷次。这些散文抒发了作者对美丽壮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描绘了家乡宁明花山之美,更是描绘壮乡大地之美,谱写了一首首赞颂壮乡之歌,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散文既有思想的深度,也有艺术的张力,更富有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
黄鹏的散文根植于壮族地区,具有明显的壮族文化特征。广西南部壮族地区每年自发地在花山脚下举行的“壮族三月三节”,实际上也是“花山崇拜”仪式活动以及对“花山神”信仰的现象,这种信仰在国内各民族信仰文化中独一无二,在世界各民族中也是罕见,早已逐渐积淀成“骆越民族”的精神内核。2016年,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壮乡人民欢欣鼓舞。作为广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是骆越文化的重要符号。据了解,近年来,借助“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当地还推出“花山岩画骆越祈福祭祀大典”活动,进一步展示花山世遗民俗的理念,不断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造以花山民俗风情为特色的文化产品,提升“骆越根祖,岩画花山”的品牌传播力,引起世人广泛的关注。
散文集《花山画语》以独特的笔调,描写花山这个独特的文化现象,给世人以新的启迪。主要涉及花山文化、骆越文化、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壮锦文化、三月三文化、布洛陀文化等等,采用文学思考、散文化解读和诗意的语言来进行描写,特色鲜明,令人惊叹。《花山画语》的出版发行,在一定意义上说,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起到促进作用。
2020年8月,我到北京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评奖工作,有幸阅读黄鹏的散文集《壮美山河》(壮文版)。其实,《壮美山河》(壮文版)的大部分作品就是来源于这本《花山画语》。这些散文质量高,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当时,作品已经进入初选,并公示出来了,只是设奖的指标有限(全国367部作品参评,获奖名额25部),加上组委会要综合平衡各个民族的入选情况,所以,这个作品非常遗憾没有获奖。但这部作品的质量是不能低估的。可以说,壮文版散文集《壮美山河》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这部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作的站位高。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广西的题词是“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这部作品就是紧紧围绕这个题词精神来创作的。
二、民族风情浓厚。作者描写家乡,描写壮乡的山和水,描写自己的民族,描写壮乡的风情,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读来让人耳目一新,绚丽多姿的壮乡犹如一幅五彩缤纷的壮锦在人们的脑海里浮现。
三、语言描写非常优美。作者最善于运用优美的语言来进行描写生活、描写人物,给人“言有尽意无穷”之感。作品中描写的青秀山、大明山、花山、邕江、右江、明江等自然风光,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作品提及的鱼生、粽子、糍粑、腊肉等壮乡特色食品,让人垂涎三尺;作品中的壮、汉、苗、瑶、侗、仫佬、毛南等民族团结协作,和睦相处,令人赞叹不已。当时我在骏马奖民族文字组讨论推送作品会上,翻译了《朝阳溪语》中的一段给大家听,评委们听后个个佩服不已。一位哈萨克族作家当场激动地说道:“这部作品一定要推上去!”
四、作品没有任何“硬伤”现象。文中所描写的山和水、人和物,都是壮乡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东西,没有胡编乱造,没有矫揉造作,整部散文集都充满正能量,符合新时代特点。
这部作品最终没有获奖,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我真诚希望作者不要悲观失望,一定要振奋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朝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继续参评下届骏马奖。
如今,再次阅读散文集《花山画语》,还是令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获益匪浅。这些描写壮乡大地的时代赞歌,全是作家发自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抒发出作者对美丽壮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文笔优美生动,内容丰富多彩,每篇作品都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令人深受鼓舞。我想,读者阅读这样的散文,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是一种力量,一种感恩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和新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