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
3上一版
 
国门文化大院建设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团结与易地搬迁安置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2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团结与易地搬迁安置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以安北社区“五三三”创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为例
□ 韦炳旺
 

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安北社区是 “十三五”易地安置试点之一,安置该县18个乡镇壮、汉、瑶等12个民族建档立卡脱贫户和同步搬迁户1695户7255人。自2019年11月成立以来,社区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以“五个做到”“三道加法”“三个融入”的“五三三”创新民族工作思路,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周到的服务,推进社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安居乐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实施“五个做到”助推民族工作,有力促进社区各民族大团结

作为多民族聚居安置新区,社区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全局性重要工作,实施“五个做到”助推民族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渗透到各项日常工作中,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长效化、制度化建设。一是做到利用节日假期宣传民族工作。在元旦、春节、“壮族三月三”、祝著节以及国庆期间,通过制作民族团结宣传标语、横幅、宣传展板等方式,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宣传。二是做到经常组织志愿者服务民族工作。组织社区义工、志愿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引导各族居民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促进各族居民紧密团结。三是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群众主体地位。在选举产生居民议事会会长和成员时,选举少数民族成员代表3人,对少数民族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限时办理,真正实现了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凝聚民心的目标。四是做到专门设置少数民族资料专区。专门设置了少数民族资料专区,收集少数民族书籍近1000册,方便居民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文体活动中心为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居民配备了多种少数民族服饰等,让社区各民族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团结互助合作。五是做到组建社区民族文艺队伍。组建社区民族时装队、舞蹈队、腰鼓队等文艺队伍,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化活动,促进了各民族群众彼此间的了解和情感交流,有力地保障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其他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采取“三道加法”增强民族工作,厚植民族团结进步经济基础

为保障各民族民生,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社区采取“三道加法”保障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以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是易地搬迁+队伍管理。实行“驻村工作队+社区干部+楼长+住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多维度全方位服务、引导搬迁居民主动融入社区生活。定期开展“社区融入活动”“四点半课堂”“就业创业帮扶”“美化社区环境”等志愿服务项目,在“党员干部+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下,助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100%的安置居民实现从“融入”到“融合”。二是易地搬迁+保障机制。通过农户主动申请、帮扶干部排查申报、社区干部及驻村工作队走访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及时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对纳入的监测户,及时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机制,结合每户实际,落实就业、产业、低保等相应措施。对三类农户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风险消除后及时清零。通过常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清单化作战,让100%有劳力的安置居民天天有工做、月月有收入。三是易地搬迁+持续发展。组织各民族参加全县“春风行动”招聘会和“点对点”免费输送返岗复工活动,实现务工就业保障。社区现有外出务工人员3035人,占总人口的41.8%。针对不能外出务工的居民,社区周边还配套有缫丝厂、门业加工厂、玩具厂等多家企业,为各民族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务工收入年人均2万元以上。

三、开展“三个融入”落实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三个融入”落实民族工作,做好搬迁安置少数民族工作,凝聚各民族共同实现中国梦的团结力量。一是融入民生保障工作。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业社保服务、青少年活动、老年活动、文体活动等“九个中心”,为居民提供公共就业、教育助学等10方面服务,把服务和关怀送到各民族群众家门口、心坎上。二是融入基层治理建设。组建了楼栋长网格,各楼长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收集,并向居委会反馈,由居委会协调处理解决;设立纠纷调解信息员,通过开展“巡、访、谈、看、问、信、调”日常排查工作,摸清隐患线索,实行矛盾纠纷周报制度,建立健全矛盾排查和纠纷调处机制;成立安北社区志愿服务队,依托“党员双报到”“文明实践”等活动载体,为社区各民族群众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居民遵纪守法、文明互鉴,社区无个人极端暴力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等发生。三是融入社区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邀请动员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各族群众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年来,社区“两委”组织开展了重阳敬老节、“三月三民族团结”等活动,把“孝爱传家”“诚信致富”“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渗透到千家万户,在社区形成知荣辱、讲正气、爱团结、作贡献、促和谐的良好新风尚。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