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州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旅游”“新时代文明实践+非遗”等模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方位为各族群众服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繁荣发展。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党的群众工作落地落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2020年11月,贺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建成启用,该中心建设面积2300平方米,建设有“五大组团七大功能室”,包括好人馆、文明实践讲堂、民俗文化传承体验基地、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和随手帮共享平台、强国书吧、心灵驿站、共享小屋、健体加油站、瑜珈茶艺室、追梦展厅、艺术梦想室等,是一个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发挥阵地作用开展宣传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贺州市充分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阵地作用,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理论宣讲活动做实、做强、做细,讲清楚“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做好顶层设计,管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等文明实践点,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导群众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
推动文明实践进社区(农村)
贺州市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更好共居共学共事,更好交往交流交融。在城镇,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基层治理”“文明实践+产业发展”“文明实践+救济互助”等发展路径,鼓励动员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丰富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激发社区和谐发展内生动力,真实解决群众困难,让群众在享受看得到、摸得着的利益的同时,增进各民族情感认同、凝聚各民族共同价值基础,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在农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明实践+基层党建”等模式,开展科技助农、文化惠民、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通壁垒,规避障碍,努力把文明实践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地区尽快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发挥志愿者力量优化服务
贺州市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构成多元的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党员职工、专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乡贤“五老”等各自特长和优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一方面激励他们争当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模范,自觉地与危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言行作斗争,切实维护好祖国统一这一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好民族团结这一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维护好社会稳定这一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从根本上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号召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员,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理论,及时带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深入百姓心头。(赵金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