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交流
3上一版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审计实践中
“十条措施”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中恒集团:多措并举促和谐 民族团结共发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7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宁市出台吸引应届高校毕业生来邕留邕就业创业政策
“十条措施”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 韦尹璇
 

一直以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新时代创建工作升级版,积极探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路径,印发了《南宁市大力支持2022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来邕留邕就业创业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出台就业奖励、购房契税补贴、创业启动资金、学费补偿等系列激励扶持政策,全方位构建立体化政策体系,全力推动202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来邕留邕就业创业,以实现“人人有岗位、个个能就业”的工作目标,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岗位扩充+就业奖励”,各民族共事共富“不愁”。加强优质岗位供给。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常态储备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以行业重点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引导开发一批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优质岗位4万个以上。扩充公共服务岗位。稳定和扩大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岗位,拓展“三支一扶”人员、“特岗计划”教师、“西部计划”志愿者、基层党建组织员、专职化社区工作者、就业见习人员等招聘岗位,并扩充公共服务岗位1万个以上。对于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为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将按规定给予2000元/人一次性带动就业补贴和最长一年的社会保险补贴,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首次推出万元就业奖励,促进南宁市开发区企业、东部产业新城企业用人留才。应届高校毕业生如在南宁市重点开发区(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五象新区)企业、东部产业新城企业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1年以上,并依法连续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个月及以上的,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给予最长10个月、最高1万元的专项就业奖励。

“资金支持+场地服务”,各民族创业共享“无忧”。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来邕留邕创业政策支持力度。首次推出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即根据专家评审,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在邕自主创业的优质项目,给予1万-2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优先支持市级以上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在创业奖补资金上,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并正常运营6个月(含)以上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奖补5000元。在创业项目融资上,给予贴息、降利率等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按规定给予个人最高2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300万元的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引导金融机构下降2-3个百分点投放“桂惠贷”政策优惠利率贷款。在创业场地上,通过给予入孵企业每户每月最高1500元的场地、水电和物业补贴等方式,统筹全市创业孵化基地设立1万个免费创业工位,并配套共享会议室、免费宽带、办公桌椅等设施,提供创业指导、事务代理、融资对接、政策落实等综合服务,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低成本全方位服务。

“住房保障+学费补偿”,各民族共居共学“不慌”。强化住房租房支持:对高校毕业生给予求职免费住宿、就业租房补贴、购房契税补贴等支持。南宁市将打造50家以上人才驿站,配备家具家电等设施,对市外来邕求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拎包入住”支持。对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安排住房;对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未能配租住房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按照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规定给予博士每月600元、硕士每月300元、本科和大专每月150元标准的租房补贴。并鼓励各县(市、区)、开发区统筹现有住房给予应届高校毕业生住房保障优惠支持。对2022年7月1日至9月30日购买南宁市区(不含武鸣区)家庭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及以上(不含二手房)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南宁市将按规定分别给予100%和50%的购房契税补贴。给予大学学费补偿: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全日制应届高校毕业生,按照本科每学年最高8000元、研究生每学年最高12000元的标准,给予学费补偿。对到县以下乡镇工作的全日制应届高校毕业生,按照本、专科每学年最高8000元,研究生每学年最高12000元的标准,给予学费补偿。给予在邕生活补助:对新引进到南宁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企业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按照博士研究生每年5万元、最高25万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年2万元、最高10万元,全日制本科生一次性1万元的标准,给予青年人才生活补助。

此外,南宁市还实行“零门槛”落户、“零门槛”档案托管等服务;设立专门的来邕留邕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平台,对求职登记的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实行岗位“秒推”和“实名登记+跟踪服务+兜底帮扶”,做好就业跟踪帮扶,全程服务,100%跟踪,让回南宁的有就业、留南宁的有工作、在南宁的能安家。下一步,南宁市各有关部门将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做好政策兑现,全力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来邕留邕就业创业,鼓励各民族联合创业、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积极探索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新路径,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