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照德) 6月29日上午,为期5天的第2届“三月三”民族电影展在南宁开幕。
开幕仪式现场,惊艳、绝美的影展宣传片画不断切换,壮、侗、苗等各民族文化风情充分展示,赢得现场嘉宾的赞叹。
据悉,举办“三月三”民族电影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光影表达。本次活动由自治区电影局、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文旅厅、广西文化产业集团联合主办,内容包括开幕式、颁奖典礼、民族文艺汇演、圆桌电影论坛、优秀民族电影展映五个主题,旨在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故事,寻求民族电影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力量。近年来推出的《碧罗雪山》《夜莺》《阿佤山》《天琴》《又是一年三月三》等优秀影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月三”民族电影展自创办以来,以民族电影为纽带,让民族电影走进千家万户,让多民族干部群众参与到欣赏民族电影的文化活动中来,增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据介绍,为了给广大观众奉献丰盛的民族电影大餐,活动策划团队从邀约影片到审片、荐片,历时半年,从300多部影片中精心挑选出了《天上的菊美》《又是一年三月三》《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天边加油站》《刘三姐》《随风飘散》《母亲的飞机场》《万物有灵》《歌声的翅膀》《喀什古丽》等10部来自全国9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优秀影片参加展映,集中展现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故事,多角度向观众展示绚丽多彩的民族电影文化和中华民族儿女团结奋进的新时代风貌。
在广西影视艺术家协会主席黄著诚主持的圆桌电影论坛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饶曙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凡一平,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胡红一,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民族影视委员会副理事长李启军等就 “新时代民族电影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讨论。饶曙光说,民族电影离不开好故事,剧本创作要表现民族领域鲜活的、直指人心的、能表现人性深度的故事,遵循电影艺术规律,用电影语言去表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民族电影走向更广阔的国内国际电影市场。胡红一分享了他在民族电影领域的诸多尝试,从得失两方面论证民族电影未来发展方向。凡一平作为以小说创作为主业的壮族作家,多年来改编了不少较有影响力的电影、电视剧,他认为培养、储备电影人才是当务之急,应给各个层面的编剧、导演人才更多参与机会,为民族电影发展蓄足力量和后劲。李启军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视角谈民族电影创作,要关注新时代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聚焦如何切入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大命题。
另悉,6月29日-7月3日的影展期间,《天上的菊美》等10部入展影片将在广影国际影城星光店、新梦店、仙葫店、友爱店进行免费展映,每天展映2-3部,南宁民族影城作为分会场同步展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