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者徕村,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气后转晴天,碧空下的山间一片青绿,稻浪青青,玉米亭立净植,桐树杉树迎风飒飒,驾车行走在硬化道路上,阵阵送爽的夏日山风,混杂着山间草木花香……这是夏天山村特有的意蕴,充溢着田野的希望……
近年来,者徕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后援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的帮扶下,用好粤桂协作帮扶资金,通过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模式,加快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步伐。
1 外出闯荡青年回村种“黄金果”,让土地数倍升值
今年春,者徕村“90后”青年韦德才入党转正。他曾在广州、东莞等地打工,干过普工、销售、网管、店长,收入增长可期,但看到国家精准扶贫给家乡带来的巨变, 2019年他毅然辞工返乡种植百香果。
辞职返乡前,他已经做了一番调研工作。当时广西农科院组织专家到那利屯举办农业科技推广活动,韦德才从专家那里解开了农业创业的疑惑,并从广西农科院引进黄金百香果果苗,试种1.5亩。他不懂技术、遇事不决搜网络,搜网不决请教专家,还找专业书来结合实践琢磨学习,硬是把百香果种植和管理技术“啃”了下来,试种当年喜获丰收——采收鲜果超过4500斤,纯收入近2万元。
者徕村距者浪乡政府16公里,距县城20公里,全村有10个屯370户1500多人世居在这个封闭的山村里。最近几年,屯屯通硬化路通网络,留守山村的村民仍比较保守,一贯耕种稻谷、玉米,冬天种油菜,每年亩产值不过两三千元;桐果、杉木等经济林创收周期长,一时指望不上,乡亲们一度尝试种植小黄姜、韩国指天椒等经济作物,因种种原因失败。多数人因此认命:这片土地不能让我们发家致富,孩子读书外出谋生才有希望。
他们万万没想到,读书后外出务工的“90后”青年韦德才,只用一年,就靠山上的土地种出“黄金果”,亩产值翻了近10倍。事实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使他们相信:这百香果简直是“黄金果”,看来靠古老经验耕作的时代得让位于科学种养的新时代了。
2020年,那利屯10户村民跟着韦德才的步伐,在他的技术指导下种植黄金百香果43.7亩,当年收获黄金百香果约12万斤,销售收入50万余元。在韦德才的影响下,长期在外务工的韦高农、韦高年、韦高泽、韦高明等几个90后村民也纷纷返乡创业,加入发展百香果产业的行列,成为那利屯发展特色产业的中坚力量。2021年共有58户参与百香果种植,其中脱贫户29户,种植总面积达到201.3亩,当年那利屯销售黄金百香果超过75万斤,销售收入达到了300万余元。
那利屯脱贫户韦义山2021年种植7.5亩黄金百香果,他高兴地说:“我种了大半辈子田地,只有黄金百香果收益最大,刨去种苗、肥料等各种开支,每亩净收入在1万元左右。”
2019年,韦德才联合那利屯几名青年成立了广西隆林云里壮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已成为者徕村 “公司+农户”模式的“领头羊”。今年,那利屯周边的可赖、烘那、哈来、那乾、九南、哄播等村屯农户,纷纷与广西隆林云里壮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百香果种植合同,预计全年百香果种植面积将会突破500亩,产值在700万元以上,将有效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2 青年“得票”带出一条致富路
“忘了他吧,我种地养你。”这句有点过时的网络流行语,在者徕村因为一个叫韦德票的青年而成为新闻,因为这位未婚青年把这句话作为创意设计印在车尾,左边画一个锄地劳动者,右边一个红色心形“爱”的标识,显得特拉风。
就在韦德才返那利屯创业的2019年,在可赖屯一栋楼房里,稚气未脱的韦德票在琢磨两层楼的“虫子”。村民们看热闹者有之,跃跃欲试者有之,更有想看他笑话的好事之徒,直到韦德票把“虫子”抽丝成茧到隆林县城换回了真金白银。看着小伙子挣了一年的“虫子钱”,大家才幡然醒悟,第二年跟着他种桑养蚕。2020年者徕村桑叶种植面积新增到350亩,增速全乡第一,种养人数增加10户(其中贫困户8户)。韦德票所在的可赖屯对增速贡献最大,他成了村里种桑养蚕的明星人物。
韦德票家原是贫困户,高中毕业后他回家谋生,涉足杉木生意,成为“杉木经纪人”,挣了第一桶金,2018年被评为者徕村脱贫致富典型。
“韦德票做什么事情都很好,是独立的孩子。”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改变自己的生活,还给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乡村振兴以后就需要这种人,自信、自立和公心。”
乡亲们这么评价韦德票。
韦德票,靠聪明才智与勤奋发家致富后,他的名字谐音“得票”,成了被打趣的梗,因为他在群众心中得了很多“票”。
村“两委”动员他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他满心欢喜答应了。从此,肩上有多了一副担子和责任。
2021年,者徕村“两委”用好粤桂协作帮扶资金,建成一个1000平方米标准化蚕产业车间,先后带动20户脱贫户发展产业,每年为脱贫户增收4万元以上。
3 凝聚青年力量 开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新局面
对于韦德才、韦德票这样山村青年奋斗者,者浪乡、者徕村党组织及时作出反应,通过组织力量支持,让个体经验变成“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引导致富能人带领村民尤其是脱贫户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者徕村青年在发展经济振兴家园中如此有力量,在于他们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在者徕村“两委”,26岁的村支书韦高约大学专科毕业,今年5月刚接任村支书;村务助理韦金凡刚毕业于百色学院,组织拟培养成村妇女主任。知识青年回村进村“两委”,他们与韦德才、韦德票等创业青年一起,成为者徕村一股创造与革新的力量。
者徕村除了百香果产业、桑蚕产业,还有2020年6月起步的百亩油茶产业, 该产业实行“村民合作社+村民入股”发展模式。此外,还有林下养鸡产业园以及传统的杉木、桐树种植等,这些产业支撑着者徕村乡村振兴的事业。
产业搞得好,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经济基础与润滑剂。者徕村本是一个壮族村,过去民族内部通婚,在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浸润下,跨民族婚姻已成为常态。除了壮族群众,该村现有苗族4人、汉族9人、彝族1人、布依族4人,多民族团结和谐,情同一家人,相处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