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发布时间:2021-12-30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基石。
近年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民族政策,围绕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重点工作,积极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全区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以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推进稳投资工作,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执行、政府专项债券调度、“五网”建设大会战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补短板稳投资各项工作,促进广西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十三五”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把推动精准脱贫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点工作,努力提升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步伐,提前完成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79个贫困村、5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在国家组织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连续4年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广西力量。
兴边富民取得显著成效
广西陆地边境线总长1020公里,共有3市8县(市、区)与越南接壤,是我国西南边疆重要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疆安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坚持把兴边富民行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抓手,加快推进兴边富民项目建设。
——强基固边实现大发展。铁路建设加快发展,先后建成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田东经德保至靖西、钦州至防城港铁路等边境铁路。公路网络日益完善,已实现所有边境县(市、区)通高速公路,乡乡通等级沥青(水泥)路。
——民生安边迈上新台阶。2018年广西将边民补助发放范围进一步扩大,把陆地边境0-3公里范围内的行政村农村居民、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城镇无工作单位居民均纳入补助范围,2018-2021年,发放边民生活补助35.28亿元;“十三五”期间,分别投入资金13.26亿元、13.85亿元、0.28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项目学校建设、学生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累计投入10.18亿元,建设2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十三五”末,边境地区8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超90%。
——团结稳边取得新成果。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百点工程”,截至2021年,建成100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基本形成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融合上作出了示范。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建设日新月异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强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以来,累计争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3.85亿元,同时配套0.53亿元用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重点扶持164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及自然村屯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广西京族、毛南族、仫佬族等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生活水平。
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实现“村村通”道路硬化畅通率100%;东兴市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惠及70户贫困群众,先后建成京族博物馆、京族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京族哈节”“京族独弦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民增收项目实施,促进毛南族聚居区较好地发挥山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从加快广西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提升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扎实做好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资金争取等重点工作,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促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陈燕、闫志浩)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