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
发布时间:2021-11-12
开栏语: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评价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并勉励广西“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治区党委作出“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广西民族工作踏上新的征程。新征程上,我区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简称“委员单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全面展示委员单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方面的新姿态、新担当、新作为,本报特别策划推出《同心共奋进 携手促团结——新时代民族工作高端访谈》,对委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书面采访。
2021年5月23日,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唐标文(左一)率队赴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实地考察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并走访慰问村民王德利、罗玲玲一家。
记者:请结合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实际,谈谈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唐标文:广西既是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又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为广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个必须”的要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工作,为推动全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住建力量。具体而言,要做到“三个全力”、实现“三个转化”。
全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精神转化为实现全区各民族住有所居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期间,我区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5.25万套,解决240多万困难群众和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8万户,解决192万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出积极贡献。我区将聚焦住有所居目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在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持续巩固拓展各民族住房安全有保障成果,加强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增危房,坚决守住不因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完成边境民族地区简陋瓦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让边境群众住得安心、舒心。
全力加强城市和乡村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精神转化为提升全区各民族人居品质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期间,我区加快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致力完善城市功能,城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路网密度分别从2015年的88.80%、89.1%、30.35%、6.66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2020年的99.19%、98.47%、35.41%、8.37公里/平方公里;全面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开展6.22万个村庄“三清三拆”环境整治,桂风壮韵乡村风貌初步显现,农村垃圾治理保持全国领先。在城市建设方面,我区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用三年左右时间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造项目约7800个,完成总投资2.6万亿元,对城市空间结构、社区小巷、基础设施、治理体制进行多维度更新;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供水供气管网建设改造,到2025年,实现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日以上,全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50万吨/日以上,城市(含县级市)生活污水平均集中收集率达到65%以上,县城生活污水平均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全区县城以上供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设区市管道燃气普及率力争达到80%以上;大力推进城市体检工作,开发建设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建立符合广西实际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以城市体检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突出共建共治共享,让城市既有高大上的颜值,又有接地气的温度。在乡村建设方面,将紧紧围绕塑造乡村“形、实、魂”,继续实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在“三清三拆”基础上,重点推进“三微”(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四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五网”(电网、路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排水网)、“六改”(改房、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沟渠)建设,到2025年,初步实现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的目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让桂风壮韵乡村风貌更加凸显;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古镇、古村落、古建筑以及民族特色村寨等乡村文化地标资源的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申报和评选,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利用、保护和创新交融。通过加强城乡建设,让城乡地域特色、形态特色、人文特色更加鲜明,真正把“根”留住、把“魂”留住、把“美”留住、把“乡愁”留住,让八桂大地真正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养生福地。
全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精神转化为促进全区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期间,我区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加快推动建筑业发展,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从2015年的8.1%提高到2020年的8.6%,2020年建筑业税收收入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达到10.3%,为全社会提供超过145万个就业岗位。我区将聚焦建设建筑业强区的目标,以持续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信息化和组织模式、用工模式转变为抓手,以高标准高质量举办中国—东盟建筑业暨高品质人居环境博览会为契机,全力推动全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成立广西建筑工匠学院,统筹做好全区建筑工匠的培训,在全区设立若干个传统建筑修缮培育基地,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八桂乡村传统建筑名匠”培育,推动各民族传统优秀建筑技艺的传承发展。以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力争到2025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进一步提升建筑业GDP和税收收入贡献率,增加就业岗位和从业人员收入,夯实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为促进全区各民族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