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1-10-15
开栏语: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评价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并勉励广西“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治区党委作出“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广西民族工作踏上新的征程。新征程上,我区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简称“委员单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全面展示委员单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方面的新姿态、新担当、新作为,本报特别策划推出《同心共奋进 携手促团结——新时代民族工作高端访谈》,对委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书面采访。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自治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罗试坚
记者:请结合贵单位的主责主业,谈谈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罗试坚:自治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完成广西“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工作,共搬迁安置壮、瑶、苗、毛南、仫佬等少数民族11.02万户51.43 万人。
打造少数民族特色安置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全区建成2个及以上民族聚居的安置点463个,集中搬迁安置少数民族群众46.7万人。根据各民族自治县(乡)的特色,打造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家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家园等少数民族特色的大型安置区。
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全区145个800人以上安置点全部集约社区综合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就业社保服务、文体活动等便民服务“九个中心”,让各民族搬迁群众共享社会资源,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发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和丰富民族资源优势,实现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发展”。实现全区搬迁建档立卡对象16.38万户71万人全部脱贫。如南丹县将里湖王尚村安置点打造成“千家瑶寨·万户瑶乡”中国白裤瑶民族风情小镇等。
发挥行业优势,落实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广西共有水库移民及涉及人口59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4%。我们将民族地区因素作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分配的重要分配因素予以安排。2011年至2021年共安排少数民族县庆乡庆资金2177万元,实施了一批移民村风貌改造和旧房改造等项目,不断完善提升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监制:韦尚雄 杨兰桂 策划:韦颖琛 执行:韦颖琛 王江苗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