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苏建健

发布时间:2022-01-0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华文化才如此精彩纷呈。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进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既获得了保护传承、持续发展,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发展民族特色文旅产业,创新文化传承方式,能增强各族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同时,民族地区发展特色文旅产业,也是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实现脱贫致富、经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基础的有效途径。广西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文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目标任务,我们要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增强各族人民文化认同,引导全区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持久动力。

  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广西文旅产业发展

  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应梳理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典范。不仅民族工作要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文旅产业等各个行业、领域都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发展主线,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提升。首先,广西作为沿边、沿海的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不能单纯着眼于经济回报,应树立以产业发展推动文化认同,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形成少数民族地区边境现代化发展观,进一步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思维,使民族工作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其次,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是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协力发展奋斗历史与实践积累,其具有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的深刻内涵,通过文旅产业开发,能够更好地发掘、保存和宣传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自身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认同。再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随着社会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提高,释放少数民族地区内需与供给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关系少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手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以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广西文旅产业发展

  文旅产业作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发挥‘老、少、边、山、海、寿’文化旅游特色优势,做大做优做特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区”,这为广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一是科学制订与精准实施发展规划,统筹文旅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通过科学全面的发展规划,以多元、融合、动态的手段,统领全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做到目标清晰、分工明确,以顶层设计指导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资源特色进行精准施策,鼓励创新,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二是立足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与数字经济、智能物流、数字治理等领域紧密结合,找到新发展突破点,建构与广西现实相适应的新业态。三是坚持文旅产业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调动民族地区人力、智力和自然等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有效整合,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四是突出文旅业态是智力密集型行业的特点,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促进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开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使人才、产业、文化振兴齐头并进,合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升级发展。

  三、以文旅产业发展成果共享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共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成果,各族群众才能真切地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自觉而深刻的认同。

  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靠政策、资本外,还需要调动起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投身到产业共建发展实践中,在参与中提升主体意识与实践技能。通过生产实践、市场运作,增加跨区域间人、财、物的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加全国各族群众的交往。将共建共享的理念贯穿于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机会公平为前提,各族群众参与文旅产业发展全过程、共享产业成果的机会均等;以规则共享为标准,保证产业发展、成果分配的过程公平、公正;以文化共享为动力,通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各民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