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陶庆斌

发布时间:2022-01-06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称赞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并勉励广西“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找准发力点,久久为功、持续推进。

  在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上持续发力。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才能形成做好民族工作的合力。要进一步发挥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将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巡视巡察重点事项、纳入民主生活会检查剖析的重要方面、纳入财政预算。要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短板,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下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更好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上持续发力。民生无小事。要进一步牢固树立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绵绵用力、驰而不息,多做暖人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不断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我区如期全面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还要抓好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广西将汉族的米粉和苗族、侗族的酸笋、酸豆角等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融合在一起,生产出辣爽鲜酸烫的螺蛳粉,并将它做成了超百亿元规模的大产业,成功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脱贫,带动一方致富。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上持续发力。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文化为基点,从经济、政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方位、各领域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通过政策倾斜、产业资金扶持等措施,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抓好精品文化传播项目,加大生产性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族文化与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产品走出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树立和突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唤醒共同的历史记忆。正如同广西电影《刘三姐》影响了几代人、“刘三姐”歌谣实现了跨民族传唱一样,文艺之根深植于民族传统的土壤中,才能实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五个认同”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在“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侗年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大手拉小手传承民族文化”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利用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年举办文艺演出、微课堂、志愿者活动等,宣传党的政策、讲述民族团结好故事。要厚植爱国情怀,持续实施“国旗工程”,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持续发力。长期以来,广西各民族之所以能够做到“亲如一家”,得益于壮、汉、瑶、苗、侗等各民族千百年来由空间嵌入到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全方位嵌入:通过交往,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通过交流,消除彼此的情感隔阂,相互走进各自的内心世界;通过交融,一起相亲相爱,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融洽关系,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早已成为常态。目前,广西“十口之家,情融五族”的例子比比皆是。要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善于引导各民族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上持续发力。广西始终坚守维护民族团结重大政治责任,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深入,全区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涌现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改革先锋”韦焕能、“校长爸爸”莫振高、“抗疫英雄”梁小霞等一批先进典型,向全国展示了广西各族儿女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注重讲好这些先进典型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整族脱贫等民族团结故事,形成可宣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凝聚起八桂各族儿女共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磅礴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广西智慧和经验。要借力主流媒体的力量,通过多元传播,巩固和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果,率先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上持续发力。社会和谐稳定是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前提保证。随着各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民族工作在增进团结、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严格公正执法,摒弃歧视性执法,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展和谐民族关系;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加强民族事务综合治理,推动全社会形成并进一步维护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大好局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作者为贵港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