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融水苗族自治县
发布时间:2022-01-13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主线和核心要义,团结带领各民族手足相亲、同心筑梦,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大苗山永久绽放。
首先,在工作布局上体现“三个一”。一是“一把手”主抓。成立由各级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创机制,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为长期创建、持续创建、深入创建、高质量创建提供坚强保障。二是“一盘棋”布局。坚持从大局上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等谋篇布局新一轮示范创建,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连续5年明确具体任务。三是“一体化”选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采取“五个一批”措施,及时选用一批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
第二,在工作内容上突出“五个夯实”。一是推进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夯实政治基础。深层次、宽领域、多角度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学习领会、宣传教育,提升各级干部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抓实党史学习教育,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斗奋进的智慧和力量。组建民族干部宣讲团,用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深入宣讲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发展变化。二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夯实物质基础。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决胜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在全县实现1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是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夯实思想基础。以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建设一批教育基地、开展一批实践活动、打造一批宣传阵地、保护一批优秀文化的“五个一批”工程为抓手,编纂《中国共产党融水苗族自治县英模》,建成“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共产党融水苗族自治县历史馆”等党史党性教育基地,修缮提升9个革命遗址、36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示范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活动、进头脑,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主题村(社区)”“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等。四是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社会基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嵌入。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传统体育运动会、芦笙斗马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以全域示范丰富创建内涵,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景区、农村、学校、企业、医院“五个联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创建“市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等,促进各民族系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纽带。五是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法治基础。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用基层治理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民族”治理上重点发力,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第三,在工作效果上实现“五个促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入到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中,融入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这篇大文章,促进了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旅游名县建设、双拥模范县创建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兴桂富民行动,深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推进小康示范村、现代化小康村建设;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景区景点活动,坚持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引领文化旅游,努力把西融水建设成为向全区各族人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广阔平台。(陈忠德)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