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资源县委
发布时间:2022-01-13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新要求。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广西要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为全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资源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来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扎实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小镇、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领导,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
资源县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始终,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基础,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压实主体责任。资源县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常委会专题学习研究,持续完善民族工作议事协调、督查督办、专项考评等工作制度,把民族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党组织政治巡察重要内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重点,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列为全县专项绩效考评,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基层党员干部服务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行“一村一辅警”,提高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占比29.61%,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坚持依法治理。坚持以法治化思维处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大力开展少数民族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形势分析研判,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资源县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这一职责定位,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铸牢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根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感党恩 跟党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民族文化示范教育教学,编辑出版《资源县传统民俗文化集粹》《资源县民间歌谣词曲集成》等民族文化书籍,在县电视台开办《苗语新闻》并持续播出1000多集,引导全县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二是着力促进各民族情感交融。举办民族团结大联欢、山歌擂台赛等民族文艺活动,组织文艺队开展“戏曲进乡村”,连续26年成功举办资源县民族传统河灯歌节,有力促进了各民族群众深入交流交融。圆满庆祝资源县享受自治县待遇20周年和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河口瑶族乡成立30周年,提前谋划2024年3个少数民族乡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宣传弘扬各民族团结奋斗、共享发展的故事,促进各民族守望相助。三是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文化。依托丰富红色资源,高标准打造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初心教育馆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立了苗瑶山歌、河灯制作等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灯歌节成为全国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题活动之一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排油茶、苗瑶山歌等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水苗族乡社水村和塘洞李洞寨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资源县把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生态优势和发展基础,按照“生态立县、农业稳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的发展思路,积极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大局,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小镇为统揽,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争创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着力打造华南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获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一是全面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扎实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人口“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落实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惠民政策,壮大扶贫产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脱贫地区环境持续改善,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加。二是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推动红提、西红柿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有机富硒、中草药、高山茶叶和亚冷水鱼规模化品质化养殖等生态绿色产业,着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全县红提和西红柿种植面积近8万亩,年产值近9亿元,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蔬菜、沃柑等有机认证面积1万多亩,牛、羊、鸡等有机养殖1.2万多头(只、羽),年总产值2亿多元;中药材18.6万亩、高山茶8000余亩,着力将资源打造成为华南地区中草药健康产业发展重要基地。大力发展农林产品深精加工、风光电绿色能源、绿色家居、中草药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绿色矿山六大绿色工业产业,全县建成投产风电装机规模33万千瓦,还有十万古田二期风电场、金紫山风电场三期等6个项目纳入自治区2022年建设方案,装机总容量110万千瓦,成功引进修正药业集团,打造资源修正药业健康产业园。大力发展休闲康养度假旅游,打造了八角寨、资江-天门山、资江灯谷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丰绿生态园、资水丹霞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区,全力推进八角寨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世界级丹霞地质公园和世界级观光休闲康养度假目的地以及宝鼎瀑布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石山底•世外桃源旅居景区等9个华南康养度假民宿精品示范村寨建设。三是构建“一核三轴”特色化城乡发展体系。着力将县城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小镇、张家界至桂林旅游大通道的重要门户、湘桂经济走廊重要的经济发展镇区,以及县域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集散中心,县域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中心;将以资兴高速中峰镇方向为重点的南向发展轴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华南地区一流的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风貌示范区以及广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将以资兴高速梅溪和瓜里方向为重点的北向发展轴建设成为张家界至桂林旅游大通道重要门户和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北大门第一镇;将以车田两水河口方向为重点的西向发展轴建设成为华南地区独具苗瑶民俗文化特色的山水魅力小镇和华南地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农旅观光、生态养生、民宿度假的最佳目的地。四是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资江流域和浔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非法采砂等行为,全面实施全县域生态景观修复工程,打造隘门界森林公园,推进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黄钦)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