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资源县委
发布时间:2022-01-13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党中央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历史穿透力、理论说服力和心灵震撼力,振奋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引领中华民族齐心奋进新征程,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踏步前进。
资源县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把学懂、弄通、做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任务,结合正在全面深入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学习宣讲、示范创建、服务中心、文化惠民等“四举措”,全力推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入脑入心、落实见效。
学习宣讲宣传,党的最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资源县通过召开县委常委会、统战系统、各乡镇各部门三级专题会议和参加上级培训或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渠道,以上率下、齐抓共学、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在党员干部阵营中营造“人人想学、人人会学、人人乐学”的良好氛围。同时依托县委党史学习教育“10+1”宣讲团,结合民族团结“七进”活动深入基层同各族干部群众面对面进行宣讲,全面解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十二个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等重点内容深入民心。目前,已在7个乡镇、县直100多个单位开展宣讲活动,1万余名各族干部群众聆听了宣讲。
12月1日,资源县邀请桂林市委党校统一战线理论教研室姜林林老师,对县直机关党务干部进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专题授课,将党的最新民族工作理论成果传递到广大党务干部心中。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当代广西网等媒体先后以“广西资源: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等为题进行宣传推介,在全县各族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示范创建引领,凝心聚力打造团结进步桥头堡
资源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出台《资源县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相关专题会议,组织带领各级各部门和各创建单位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协调有力的管理工作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40万元以上的县本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21年,还安排50万元的专项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2020年,资源县获桂林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命名,车田苗族乡获自治区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命名。现共有28个单位获得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命名,全县三个少数苗族乡全部获市级或市级以上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命名。
“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资源县深入挖掘湘江战役红色历史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建成红军长征纪念馆、初心教育馆、同心文化长廊(广场、亭)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打造出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新一届县委、政府班子到任后,进一步将创建示范单位与创建示范带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以县城为核心,以资兴高速梅溪和瓜里方向为重点的北向发展轴、以资兴高速中峰方向为重点的南向发展轴、以车田两水河口方向为重点的西向发展轴”“一核三轴”发展思路,重点将西线发展轴的三个少数民族乡逐步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县城打造成颇具民族特色的国家4A景区,成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和睦相处的生动景观。
服务中心发展,夯实基础力促民族工作节节高
民族地区要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资源县整合涉农资金狠抓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夯实民族工作基础。重点培育西红柿、辣椒、红提、猕猴桃、百合、三木药材等传统产业,并不断改进技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西红柿、辣椒、红提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投入粤桂帮扶资金7000多万元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实施19个“造血”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猪、有机牛、黑鸡养殖和名贵中草药、有机蔬菜种植等,推进产业扶贫园等项目建设,少数民族群众种植有机蔬菜面积达4000多亩,发展生态养殖10万多头(羽)。建成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富硒产品(水稻)示范基地,车田苗族乡、河口瑶族乡通过举办桃花节、采茶节服务民族经济发展。大力创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投入近千万元打造两水苗族乡塘洞村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片区,建成国家3A级景区和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连续3年成功举办国际漂流大赛,荣获“世界最美漂流基地”称号,共同引领民族地区经济稳步发展。
2021年9月中旬,资源县在“红提之乡”中峰镇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供销大集”活动,全县各族人民群众汇聚一堂、载歌载舞,通过农产品展销、挑稻谷、投绣球、红提评比、拔河比赛和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庆丰收,生动展示出近年来资源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幸福。
文化惠民服务,各族群众生活丰富多彩幸福来
资源县积极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文化建设中不断为中华文化添砖加瓦。大力打造特色民族民俗文化品牌,融合三个少数民族乡唱山歌和县城放河灯传统习俗的“七月半”河灯歌节,已连续成功举办26届,发展壮大为全国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题活动之一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5个项目,其中列入市级的6个,区级的3个,国家级的1个。建成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还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晓锦新石器遗址,成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的一大基石。同时组织文艺队下乡开展民族团结文化惠民“戏曲进乡村”和“感党恩 跟党走”送戏下乡巡回演出,《瑶山眷恋》《老山界下婚育歌》《特殊考试》等一个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生动传递着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和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共创美好幸福生活的情怀,成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美餐和难忘记忆。
资源县精心制作印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核心内容、图文并茂的水性笔、纸杯、抽纸等学习生活用品,在全县召开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大型会议和举办丰收节、集中科普宣传等大型活动中使用或发放,并向乡镇、村屯等办公场所推广,备受各族干部群众的青睐。“六月六”民族大团结联欢活动更是将各族群众打油茶、包粽子、唱山歌等多彩生活融为一体,成了各民族团结一心幸福生活的生动景观。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资源县正乘党史学习教育的强劲春风,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同时,抢抓机遇为民办实事、开新局,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懈努力。(李迅军)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