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来源:广西民族报

作者:伍忠国

发布时间:2021-12-17

▲“感党恩 跟党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百色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集中宣传日活动”现场。(百色市民宗委供图)

  百色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全市辖12个县(市、区)13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等“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该市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市上下切实担负起守边固边兴边和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使命和责任,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在坚持党的领导上再加强,共聚工作合力。11月11日,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对中央和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再学习、再部署、再深化、再贯彻,成立全市民族工作委员会、组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和全过程。

  在传承民族文化上再提升,共强文化认同。加大对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同心文化载体等阵地建设,传承平果“嘹歌”、右江“麽乜”、田阳布洛陀文化艺术节、凌云朝里喉喊歌圩、西林句町文化艺术节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节庆文化,深入挖掘《秀美人生》《扶贫路上》《鸟部落子民》,壮族群舞《裙兜蜜语》等一批特色民族文化资源,让各族群众积极投身到各类文化活动中来,增进各民族的友谊,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在民族团结创建上再深化,共造浓厚氛围。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一进一主题一品牌”创建模式,扎实推进进机关(单位)突出“做表率”,进企业(园区)突出“聚合力”,进乡镇(街道)突出“强服务”,进社区(村)突出“连民心”,进学校突出“育德才”,进宗教活动场所突出“促和谐”,进连队(军警营)突出“鱼水情”,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突出“惠民生”,进景区突出“铸融合”,进家庭突出“树美德”的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全力打造右江河谷百里长廊、南部边境强基固边和西北山区多彩民族三条宣传教育示范带,确保实现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全覆盖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01个机关单位(含市直、县直和派出机关)、27家企业(国有企业)、135个乡镇(街道)、670个行政村(社区)、682所学校(公办中小学)、42个宗教活动场所、11个军警营队、17个景区、3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2022年顺利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打牢坚实基础。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再铸牢,共创工作新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党史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宣传教育机制,打造以右江区为中心点,以田阳、田东、平果为主线民族团结进步红色之旅示范线,以德保、靖西、那坡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边关永固示范线,以凌云、乐业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文秀品质示范线;以田林、西林、隆林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牵手同心示范线以及百色起义精神弘扬传承宣传教育基地,田阳瓦氏夫人为国抗倭宣传教育基地,平果生态铝工业发展宣传教育基地,靖西对越自卫反击战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乐业“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品质宣传教育基地的“百色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带四线五基地”工作新格局。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局面,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壮乡红城百色深深扎根。2021年,全市有1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6个县(市、区)和45个单位被推荐申报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59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在改善民生福祉上再发力,共享发展成果。完善高速、高铁、航线、航道、口岸“五位一体”交通网,实现100%乡镇通沥青公路,100%建制村通水泥公路,建成8718条屯级路,城镇区域和行政村4G信号覆盖率100%,“智慧广电”工程实现行政村联网率100%,受益群众332.5万人;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医生配备、医疗保障指标达标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07.49万人,参保率98.2%,250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跨省异地结算平台,1729个行政村可通过“村医通”结算,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比例达到75.78%;实施危房改造5.1万户,建成饮水安全工程6109处,完成5.64万套棚户区改造和3.1万套公租房分配,解决超过30万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7%,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4.42万人。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达7.7万人,规模居全区前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0962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05元,民族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守护边疆安宁上再巩固,共护边境安宁。以构筑强边固防体系推进团结边疆建设、以构筑兴边睦边体系推进富裕边疆建设、以构筑润边活边体系推进文化边疆建设、以构筑稳边安边体系推进法治边疆建设、以构筑护边美边体系推进生态边疆建设、以构筑技边智边体系推进智慧边疆建设深入推进“六个边疆”建设,探索形成边疆治理“百色模式”,打造边疆治理“百色范本”;研究出台《关于抓党建促兴边富民的实施意见》和4个配套措施等“1+4”系列文件,打出一套推动边境地区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在边境0—3公里范围内的乡镇建成7所乡级、10所村级、10所屯级边境国门党校,助力兴边富民;深入推进“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兴边富民六大行动,边境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46元,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守边固边强边护边的动力更足。

  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再聚力,共建和谐家园。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着力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重大矛盾挂牌督办和基层多元化等长效机制,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强力推进扫黑除恶“六清”行动、“百日会战”“净边2020”等系列工作综合成效排全区前列,得到上级领导的批示和肯定。连续5年获得平安先进市、全区综治和平安建设考评一等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全区第一,中央政法委将百色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