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1-11-05
基地负责人、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
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下称“研究院”)(编注:该院隶2020年获批为中央四部委共建的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1年被命名为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自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民族理论与政策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理论研究方面,形成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经验与底层逻辑等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刊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文章80余篇,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书籍10余本。理论研究成果共获奖16项,其中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
实践研究方面,基于课题田野调研成果已建立中越边境地区生态数据库,边疆多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数据库2套数据库;同时,分别在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河池学院挂牌成立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河池学院研习基地,进一步丰富研究院基层调研的抓手,加快研究院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实践研究成果在决策咨询、舆论引导、重大任务等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截至目前,共获得国家级批示3份,省部级领导批示5份,厅局级领导批示1份。
人才培养方面,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开设5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初步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动了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
下一步,研究院将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提升理论研究、服务社会及党政决策的能力。
理论研究方面,着重围绕 “五个搞清楚”,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民族工作思想的认识和研究。同时,继续向社会公开招标开放性课题,集思广益,协同社会各方优秀科研团队,共同致力于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的前沿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实践研究方面,研究院今后将基于研究方向和内容设立更多固定的观测点与对象,持续加大数据库开发建设力度,为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研究院将在未来1—2年逐步挂牌增加3—5家研习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在总结广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与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广西乃至全国其他省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的建议和举措,充分发挥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人才培养方面,研究院今后将依托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按照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三性合一”的理念,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党员、干部、国民教育体系。
(本报记者 韦尚雄 韦颖琛)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