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负责人、专家

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贺州学院研究基地

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1-11-05

  基地负责人之一、博士、教授刘永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是今后民族工作和科学研究的核心工作。我基地根据中央和自治区民族工作的部署,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将以后的工作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中华文化研究。我基地同时也是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人文基地——南岭族群文化研究基地,基地近十年一直致力于以贺州为核心的南岭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研究。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研究是基地研究的优势。通过对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凸显中华民族精神纽带与精神家园。具体途径是通过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研究,透视各民族文化互溶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享共用的文化现象,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将各民族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研究的大视野与大框架中。

  二是建构民族地区社会和文化研究的核心理论。贺州地区的民族分布基本是“互嵌”结构,这一结构也成为这一地区民族文化的特征。扶贫易地搬迁进一步加深了民族互嵌的格局。生活中的“互嵌”成为解构民族文化“互嵌”的钥匙。基地将进一步加强民族“互嵌”理论的建构,并将之作为核心理论运用到指导社会调查和文化研究中去。

  三是利用“一院三馆”即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贺州语言博物馆”和“瑶族服饰非遗传习馆”等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为民族团结教育平台,发挥宣传优势,加强对市民及在校大学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宣传。

  四是通过开放课题加大研究力度。基地在10月底已发布开放课题资助金额20万元的课题,课题指南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南岭走廊乡村振兴与民族经济发展研究”等,通过开放课题组建研究团队,进一步推动相关科学研究。

  (本报记者 韦尚雄 韦颖琛)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