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负责人、专家

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财经学院研究基地

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1-11-05

  基地负责人、广西财经学院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教授、博士(后)陈思源:

  全区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基地迅速组织学习传达,广大师生就会议精神进行了广泛学习讨论,特别是就刘宁书记指出的“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进行了深刻讨论,对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肩负铸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民族观、抵御意识形态渗透的重任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研究。我认为,在新时代要深刻认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必须科学回答“高校需要怎样的使命担当?”这个基本问题。

  坚持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为党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把为党育人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坚持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育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在新时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团结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实现各民族共同奋斗,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

  坚持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嵌于课堂教学中,将民族团结理念深植于学生心灵深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准确落实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使命担当的“三个必须”,即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育人、必须坚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育人,全面深化高校民族工作改革与创新,为广大师生擎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航标和灯塔。

  (本报记者 韦尚雄 韦颖琛)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