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4-11-08
近年来,桂林市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为抓手,深入开展灵渠功能研究和价值挖掘,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贡献。
完善机制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坚持以传承和弘扬灵渠历史文化作为做好全市统战工作的有力举措,并把灵渠申遗作为挖掘灵渠历史文化的重要突破口,成立了灵渠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和灵渠保护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灵渠保护提升工作推进会,制定了推动灵渠申遗工作具体责任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灵渠保护提升工作落到实处。专门筹建灵渠研究会以及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古工作站,特聘26名国内著名灵渠专家,围绕灵渠历史文化开展考察、研讨和著书立说,竭力讲好灵渠与“四个共同”的故事,灵渠促进中原与岭南百越民族交融、中原与岭南及海外文化交流的故事。先后编制完成《灵渠保护管理十年规划》和《灵渠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成功推动了灵渠申遗纳入国务院批复的《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的《关于加强广西文物保护利用合作协议》,为挖掘和提升灵渠历史文化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确立研究方向,突出成果转化。桂林市以灵渠保护提升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为载体,确立以灵渠在古代中国水利、军事、交通、民族融合、边疆巩固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大作用为研究方向。2023年,桂林市分别邀请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完成了《灵渠在中国古代大一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灵渠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等四个课题成果。2024年,联合广西运河研究院对《灵渠运河史》《考古学与科技史视野下的灵渠研究》等6个课题开展研究。其中,《灵渠对广西向海图强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被列为自治区、市、县社科联三级联动课题。与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合作完成了《明代灵渠修浚与边疆经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灵渠文化符号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等4个课题。其中,《明代灵渠修浚与边疆经略研究》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发表,《讲好灵渠故事: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之思》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发表。
搭建平台载体,提升影响效能。从2021年开始,启动“灵渠文化传承使者”招募工作,成立130余名“灵渠文化传承使者”志愿者服务队,助力灵渠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到目前为止开展义务讲解400多场次,受众达18万余人次,让灵渠“创新、包容、开放”的运河文化精髓与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拍摄《天下灵渠》《从灵渠到平陆运河》《广西故事》等纪录片、旅游片十多部,推动宣传片《灵渠》入选中央广播电视台2024年纪录片片单。顺利举办2023年世界运河大会研讨会,并成功获得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举办2024年灵渠论坛,得到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广西日报等28家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日报国际版用整版篇幅发布《灵渠,这条流淌千年运河的古韵今辉》,向国际推介灵渠。在中国扬州、嘉兴及阿联酋迪拜、波兰等国际论坛上提供“灵渠方案”,分享“灵渠经验”,为推动灵渠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献智献策。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