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岩画会说话:在花山崖壁上看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因密码

来源:970水果糖

作者:宁春燕

发布时间:2025-04-09

当无人机掠过广西左江的碧波,北岸陡峭的崖壁上,1900多个朱红色人像正穿越时空凝望大地。宁明花山岩画,这些用神秘颜料绘就的图腾,是两千多年前骆越先民留给世界的密码。

【图片来源:民族画报社记者 陈立民】

蹲踞的人形张开双臂拥抱天地,环首刀光倒映着骆越文明的星河,铜鼓纹路里藏着稻作文明的基因。历经2000多年风雨冲刷,这些被壮语称为“岜莱”的图腾,始终在讲述百越先民与中原文明对话的故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黄小芬:

这个岩画产生于战国到东汉时期。我们左江流域交通很便利,过去主要是乘船过来的。我们地处边疆地区,过去有下来戍边的,有下来经商的,有从中原过来的,有从广东、南宁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中华文化元素,比如说岩画上的人物,他有短柄剑,有环首刀,很明显的标志,也就是说从中原地区传过来的技术,包括我们铜鼓的(铸造)技术,也是从中原传递过来的。所以我们在解读花山岩画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我们本地的比如说青蛙崇拜的稻作文化,另外我们还要从中华文化共有的符号来解读,既看到我们的个性也要看到我们的共性。这也是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图片来源:央广网记者  覃亚菲】

2016年,花山岩画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广西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游客何先生:看了花山岩画以后,我就很感叹古人的智慧,这么高的悬崖他们竟然能在上面作画,而且历经2000多年都没有退色。从中我也看到了广西文化的丰富多彩。

今天,当八桂大地上的各族儿女在岩画下载歌载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也终于读懂:这江崖上的千年丹青,早已刻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精神密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黄小芬:

花山岩画在我们左江流域是一个精神财富。很多人,特别是申遗后,周边的居民对我们这个文化非常自豪。同时通过旅游的窗口,很多游客都来看我们这个岩画,了解我们这个岩画,也就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图片来源:民族画报社记者 陈立民】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