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 全国公安英模广西代表记者见面会

来源:广西发布

发布时间:2025-01-09

全国公安英模广西代表记者见面会

时间:2025年1月9日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韦   乔    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代表、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安阳派出所所长

许婧华   公安部集体一等功代表、桂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证件受理大队教导员

陈   宇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副大队长

马   幅   全国公安机关个人一等功代表、北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技术大队大队长

陈治群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百色市公安局右江分局刑侦大队四级警长

主持人:

巩光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10:00

巩光胜: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专题新闻发布活动。今天我们举行的是全国公安英模广西代表记者见面会。

刚刚过去的2024年,广西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保驾护航。全区公安民警辅警铭记不忘初心誓言,坚定砥砺奋进斗志,昂扬拼搏在守护平安主战场,无私奉献在服务群众第一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忠诚担当、勇毅前行的公安英雄模范。

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5位获得全国荣誉的广西公安机关立功集体和英雄模范代表,与记者朋友们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作出应有贡献的动人故事。

他们分别是: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代表、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安阳派出所所长韦乔;公安部集体一等功代表、桂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证件受理大队教导员许婧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副大队长陈宇;全国公安机关个人一等功代表、北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技术大队大队长马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百色市公安局右江分局刑侦大队四级警长陈治群。

下面,我们首先请5位代表依次作简单自我介绍。

10:03

韦乔:

大家好!我是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安阳派出所所长韦乔。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人民满意公安”为契机,创新推出矛盾调解“三联”机制、“社区八叔”警务工作室、“警察爸妈”跟踪帮教模式等特色举措,全力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派出所先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124项荣誉称号,建所73年来队伍违法违纪行为“零发生”。

10:04

许婧华:

大家好!我是桂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证件受理大队教导员许婧华。近年来,我们立足于“创人民满意公安”推进高质量为民服务,牵头打造的“一窗通办”新模式获全区推广,率先在全区成立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服务站,推出“五零”服务、“管家式”助老服务,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近5年,我们共服务群众130余万人次,先后荣获公安部集体一等功、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我们大队自成立以来,队伍违法违纪“零发生”。

10:05

陈宇:

大家好!我是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副大队长陈宇。让群众出行更畅通更安全,始终是我工作的初心和目标。从警20年来,我一直专注用科技赋能交警工作,先后带领团队研发4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3项国家专利,荣获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大赛一等奖。我个人也在202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0:06

马幅:

大家好!我是北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大队长马幅。从警27年,我始终奋战在刑侦警犬技术一线,培养出6头功勋犬,携犬破获各类重大疑难案件256起,搜索发现关键物证152件,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被公安部评为全国警犬技术实战人才。

10:07

陈治群:

大家好!我是百色市公安局右江分局刑侦大队四级警长陈治群。作为“95后”青年民警,我一直奋战在基层一线。在派出所,我任劳任怨,维护辖区安宁稳定;在反诈工作中,勇担重任、攻坚克难,守好群众“钱袋子”;在命案攻坚中,不负刑警使命,一路风雨兼程。我的努力和奋斗,只为坚守初心、不负韶华,为公安事业贡献青春力量。我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并担任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火炬手。

10:07

巩光胜:

谢谢5名公安英模代表的介绍。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10:08

新华社记者:陈警官您好,能和我们具体说说,您是如何运用科技创新服务群众出行的?

陈宇:

感谢您的提问。我从小就喜欢钻研技术,更加热爱研发,自参加公安工作后,组织上也给予我创新的平台,我用科技为民服务。

十年前,南宁的城市拥堵指数一度排名全国靠前。在市公安局党委的支持下,我带领研发团队“追着问题走”,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在推进城市实现“绿波带”信号控制初期,信号控制机的系统、型号都不兼容,导致无法实现联网互通,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困难面前,刻在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反复“敲打”着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攻破它。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带着团队先后前往北京、广州、深圳、无锡等先进城市“取经”,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向数十名业界专家请教,并到国内顶尖研究机构交流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十余个月的攻坚克难,曾经的难题终于被拿下,南宁成为全国首个能够实现不同设备之间兼容联网的城市,交通压力大大缓解。在去年11月公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南宁的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身在科研岗位,我们是群众“看不见的交警”,但研发的科技项目,都与服务百姓息息相关。

放学高峰期,校门口停车乱、停车难问题困扰着许多学校和家长。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2022年,我耗时100多天带领团队深入学校周边调研。缺少研发经验,我就主动向专家请教最新规范;可借鉴使用资源少,我就向企业学习最新技术成果,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在对3万余人进行需求调查,写下5万多行代码,更新21个软件版本后,我们成功研发出“码上回家·预约小精灵”小程序。通过这个小程序,家长先把车开到远端的免费等候区,然后发起预约,再根据小程序的智能安排,到校门前指定停车带接走小孩。这样一来,“车等人”变成了“人等车”,即停即走,学校门前秩序井然。这个小程序在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大赛中,从9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夺得第一名,目前还被列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准备在更多的学校推广。

细微之处传递温情。我们在工作中了解到,盲人朋友出行,最担心的是过马路。他们看不见,那就用科技力量做他们的眼睛。我们利用物联网技术,在路口建设智能助盲指引系统,为他们配发芯片手环,用系统的自动感应等功能为他们提供引导。这一研发大受欢迎,盲人朋友说,现在他们过马路,更有“松弛感”了。

而这些,只是我们广西交警人用科技服务百姓的缩影。今后,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用更多、更好、更贴近实战的科技创新成果赋能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让群众出行更安全畅通!

10:13

国际在线记者:许警官您好!你们大队近年来获过许多荣誉,取得很好的成绩,在这背后你们付出了哪些努力?请跟大家介绍一下,谢谢。

许婧华: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公安政务服务窗口,是最贴近群众的岗位之一。“只进一门、只跑一窗”,是我们对办事群众许下的承诺。

去年6月在窗口,打算出国探望孙子的吴奶奶一并办理了身份证和护照两个不同的业务,工作的便捷让老人倍感意外,连连说了好几个“没想到这么快”。像这样的场景,自我们开通“一窗通办”后,经常能够看到。以前,一个窗口只能办理单一警种业务,“找警种”“多头跑”影响了群众办事效率。2023年5月,全区开展“创人民满意公安”活动以来,我们因地制宜、攻坚克难,推动办证流程再造,实现在一个窗口就能同时办理交管、户政、出入境3大类业务。

为了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我们大队突破软件硬件兼容难题,在全区率先研发上线“证照自助拍”小程序,极大地节省群众拍照时间和费用;研发出集出入境证件、身份证领取于一体的“卡本合一自助取证机”,20秒就能快速取证。自“一窗通办”开通以来,群众办证时间压缩至10分钟以内,平均每个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3%。

“一窗通办”要求民警从办证单科向全科能力拓展。交管、户政、出入境业务专业性强,业务数量多达135项,民警全部掌握技能知识并不容易,但我们的同志迎难而上、苦练本领,通过岗位练兵、“夜校”学习、跟班培训等,很快实现从“专科”到“全科”的转变。去年6月,我大队民警在全区“一窗通办”全科民警大比武活动中荣获第一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更注重精细化服务凸显温度。一副老花镜、一个专属老人靠垫、一位助老专员、一个爱心专窗,让老年人办证倍感暖心。针对“上班族”“学生族”,我们推出“专场办”“延时办”,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办证便利。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我们开设“惠企专窗”,在企业设立全区首个“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服务站”,累计为1000余人提供办证服务,助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现在,我们平均每年为群众办理证件30余万件次,每当想到群众拿着我们办理的证件走向世界各地,我们倍感自豪。同时,我们多位同志也荣获“全区公安机关优秀人民警察”“自治区数字广西建设和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出入有境 服务无境”,我们将持续聚焦政务服务“小窗口”,搭建便民利企“大舞台”,努力让每一位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公安服务,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谢谢。

10:17

央广网记者:韦所长您好,我们知道基层派出所工作千丝万缕、千头万绪,作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请问你们是如何做好派出所工作的?

韦乔:

感谢记者的提问。我们所作为老先进所,多年来一直秉承“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深耕基层警务,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爱民为民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所办公条件非常艰苦,老一辈民警下村办案、服务群众只能靠走路。他们头戴草帽、身背水壶、怀揣干粮,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开展工作。日复一日,民警们爱民为民的作风感动了百姓,百姓亲切称呼他们“草帽民警”。如今,我们的办公条件已焕然一新,但爱民为民的工作传统始终没变。

我们将这种优良传统融入社区警务,创新推出“社区八叔”,就是专门选派8名基层经验丰富的老民警,担任各社区民警,同时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8名“叔叔级”民警把社区作为阵地,建立“枫桥”警民微信群,收集信息、调解矛盾,竭诚服务群众。苏利社区民警田叔连续一个多月不厌其烦登门调解,为黄氏兄弟化解了一桩持续32年的土地纠纷,黄氏大哥激动说:“压在我们胸口三十几年的大石头终于搬走了!”;镇北社区民警玉叔长期关爱移民安置点老人,多位老人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迎晖社区民警伟叔,长期热心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群众送来的锦旗挂满一面墙……2021年以来,“社区八叔”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700多件,化解疑难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率达98%。

我们在创推“社区八叔”的基础上,又推出“三联四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其中“三联”,是指“矛盾联查、纠纷联调、风险联控”,推动打破政府各调解部门之间的壁垒,整合多方调解资源,最大限度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该机制运行以来,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辖区连续5年无命案发生。

我们在夯实“派出所主防”基础的同时,大力推进“两队一室”建设和坚持警情日研判机制,有效提升打击违法犯罪工作效能。2024年,辖区传统“盗抢骗”发案数同比下降72%,电诈案件数同比下降43%,为群众挽回损失126万余元。

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我们还关心关爱有严重不良行为问题的未成年人,创新推出“警察爸妈”跟踪帮扶模式,全所民警以“警察爸妈”的身份,一对一“认领”全镇20多名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当“子女”,用爱心和温暖,教育引导他们重回正道、重燃生活希望。去年6月,我帮扶了3年的小莫给我写信说:“韦乔叔叔,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我在励志学校改掉了那些不良习惯,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感到我的前途是光明的。”

优良传统,锻造出一流警队。“任长霞式公安局长”“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匡伯彪曾担任我所所长;去年8月,我所民警李燮为抢救落水群众不幸牺牲,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为烈士,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扬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谢谢大家!

10:23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陈警官,你好!青年民警如何坚守初心、忠诚履职,您能否分享您的经历和感悟呢?

陈治群:

谢谢您的提问。从小,我就有一个警察梦。大学毕业后,我如愿在红城百色警营开启了青春征途。

我毕业工作的第一站是百色市公安局龙旺派出所,派出所辖区位于城乡接合部,有火车站和汽车站,流动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工作任务繁重。我每天早出晚归,处警、办案、调解纠纷,学会与不同的群众打交道,很快融入公安工作,也深切感受到基层公安工作的不易。

除了繁杂的事务,我们还时常面临危险。2020年1月的一个深夜,所领导带领我们前往辖区村屯抓捕嫌疑人。在抓捕现场,遭到嫌疑人的激烈反抗,当时突然冲上来一群人打算抢走嫌疑人。我死死拽住一名为首人员,与他搏斗。搏斗中,我的左手受伤了。当时,一名辅警的头部也受了伤,但是我们毫不畏惧,忍着疼痛控制住主要人员,直到增援警力到达。此后,每当有重要任务,我依然主动请缨前往一线。

2022年10月,成为刑警的我,带队赴凌云县驻村五个月,开展诈骗专项整治。工作队负责15个村屯,各村屯间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每天披星戴月、灰头土脸就是我们工作的常态。工作中,“语言关”成为拦路虎。为了学会当地的方言,我注意观察当地人讲话的口型和声音,并反复学习、模仿。一开始说得很蹩脚,但我依然“厚着脸皮”练习。我的爱人会说当地话,我也经常电话“缠”着她指导、纠正。一段时间后,我也能与当地人直接交流了。

一开始,当地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专项整治工作,我们工作队没少吃“闭门羹”。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我时常会捎上鸡、鸭登门拜访,一起吃饭、拉家常,有时还搭把手干点家务活。有的村民态度不好,我也始终笑脸相迎。终于,在我们的努力下,村民态度发生了转变,积极配合我们工作,最终顺利完成了对120多名涉诈人员的调查,以及对近2000名群众的宣教工作,为后来破获多起重大诈骗案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凌云的经历磨出了我的韧劲和耐性。同年,一起尘封近19年的命案有了新进展,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押解回到百色,由我负责后续的侦办工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许多重要的人证、物证已无从寻觅,如何将证据链补充完整成了最大的难题。于是我翻开纸张已泛黄的案卷,从当年手写的笔录材料中逐字摸索,发现了一些疑点,随后我多次重返原案发地进行走访,找回当年的证人重新询问。通过一点点地考据、重建细节,最终客观还原出了当年命案发生的全过程,了却了几代右江刑侦人的心结。如今,无论是反诈劝阻、调查走访,还是多地追捕,我都始终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2023年10月,我有幸作为青年民警代表,成为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火炬手。活动现场,欢呼声、掌声如雷响动,自豪感、使命感充满了我的内心。这是我选择的公安征途,我将不忘初心使命,燃烧青春、无惧风雨,一往无前!谢谢。

10:28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马警官您好!我们知道警犬技术工作是艰苦且极具挑战性的,是什么让你坚守27年?谢谢。

马幅:

感谢记者的提问。警犬是我们刑侦工作的“刀锋利刃”,也是“无言战友”。培养出一头功勋犬,是需要坚守和付出的。训犬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甚至被警犬咬伤或抓伤是常态。

记得2001年7月,我有了自己的第一头警犬,为了纪念北京申奥成功,我给他取名“奥龙”。当时它才3个多月,胆子小,为了尽快让它适应环境,提高胆量,我每天照顾它吃喝拉撒,带着它到闹市区巡逻,把它当孩子一样“呵护”。

追踪搜捕、穿越障碍、扑咬解救……这些警犬专门科目训练,不仅考验“奥龙”的体能和智力,也考验着我的耐心和毅力。训犬,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让警犬形成记忆和条件反射,这些重复的训练一做就要半年以上,十分枯燥乏味,但我也经常告诉自己,再枯燥也得干,而且还要干得好;凌晨6点和夜晚10点是警犬记忆最佳时刻,我特别珍惜这个“黄金时间”,每每都带“奥龙”训练,因此常常整日不能回家。由于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情感,我和“奥龙”互相信任,达到了“人犬合一”的默契。

“奥龙”上岗后表现优秀,特别是在侦破2007年北海市一起故意杀人案中,当时案发在一个小卖部,人员杂、干扰多,我仔细勘查发现有隐蔽踏痕,极可能是嫌疑人留下的,我迅速指挥“奥龙”开展搜索,“奥龙”也“心领神会”追踪,最终成功找到嫌疑人关键物证,为破案立下战功,我荣获个人嘉奖,当年“奥龙”也因成绩突出被公安部评为三级功勋犬。

此后十多年,我又接连培养了“阿华”“罗江”“吉祥”等5头功勋犬,它们都在实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多次在全国全区警犬技术比赛中名列前茅。

去年,我区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逃进大山,给社会带来很大危险。我带着山地犬“飞虎”和警犬“赛皮”赶往案发地。山林面积广、地形杂、味源多,抓捕工作困难重重,我和警犬夜以继日追踪,不放过微小细节。由于我判断准确,警犬训练有素,最终我们成功追踪找到了嫌疑人。

警犬带得好,更要把工作经验总结推广出去。我先后参加城市追踪犬的训练与应用、广西山地犬搜索技术和装备研发等课题研究,发表5篇学术论文,形成的操作方法被公安部录制成教学片,有力提升基层一线实战水平。

今后,我将初心不改,继续在警犬技术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贡献力量!谢谢!

10:34

巩光胜: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刚才,5位广西公安英雄模范分享了他们忠诚履职、拼搏奉献的感人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民警察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坚守,人民群众才能静享岁月安好,共筑国泰民安。

明天就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了,在此,我们提前祝现场的5位公安英模警察节快乐,祝所有人民警察节日快乐!

最后,再次感谢5名公安英模,也感谢现场记者朋友的参与。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公安厅沟通采访。今天的记者见面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