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发布时间:2021-12-17
本报讯(记者 韦亦玮)12月17日,广西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凯舟、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漆晓邦、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副行长郭勇、广西银保监局副局长严廷宙、广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梁定基出席发布会,介绍广西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在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守定位、强管理、提质效,将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呈现出四个“新”的特点。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广西农信社资产总额在全区银行业中率先突破万亿元,截至2021年11月末(下同),资产总额10856亿元、存款余额8987亿元、贷款余额6967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33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85亿元,分别占全区银行业的22%、25%、18%、40%、34%,今年前11个月实现拨备前利润165亿元、累计纳税29亿元,持续排名全区银行业第1位。
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坚持严格把关、注重质量,稳扎稳打、稳妥有序推进农信社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共有91家县级农信社,其中,农村商业银行53家、农村合作银行10家、农村信用联社28家。农信社法人治理不断完善,全面推进股权登记托管,托管股权245.38亿股,平均确权比例达98.27%,排名全国农信社前列。资本实力得到夯实,广西农信社股本245.38亿股,比2018年末增加34.85亿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员工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2018年的59%提升至68%。
普惠金融开拓新局面。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建成自治区、市、县、乡(镇)、村(街道)五级全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广西农信社共有营业网点2333个,占全区银行银行业的38%;其中下沉县域、乡镇、村屯的营业网点1972个,占网点总数的84.52%。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13055个,农村金融服务站2687个,是广西网点最多、服务网络最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服务质效实现新提升。坚守市场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推进科技赋能,提升创新能力,广西农信社以全区银行业约25%的存款资金,发放了全区银行业约40%的涉农贷款、34%的小微企业贷款、65%的农户贷款、99%的脱贫(贫困)户小额贷款,均排名全区银行业第1位。积极落实财政金融联动惠企政策,2021年前11个月累计投放“桂惠贷”59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9302户,排名全区银行业第1位。创新推出“电商+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建成“利农商城”电商服务平台,累计助农产品销售额2.52亿元。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信社改革的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广西农信社改革,增强其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020年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桂政办发〔2020〕95号)、《关于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21〕104号),为全区农信社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关于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加快产权改革,健全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强化风险防控,积极稳妥化解不良资产;坚守初心定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大综合扶持,切实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等4个方面明确了支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22条具体措施,以支持我区农信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关于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县域、坚持主动作为、坚持稳慎发展等基本原则,从构建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经营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21条具体意见,推动形成全区农商行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