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复兴伟力

——记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受邀观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记者 周宛霖

发布时间:2025-09-04

红旗猎猎,北京天安门广场装扮一新。霞光如披,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雄伟。

9月3日清晨拍摄的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这里,曾目睹百年前古老中国惨遭蹂躏,也见证今天的中国日益强盛,中国人民自信自强,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

时钟滴答,奔向9时。56门礼炮,80响鸣放,响彻云霄!

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以下简称“参观团”) 149位成员在观礼台静静肃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国歌奏响,参观团成员齐声高唱国歌,目光追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不少人眼含热泪,爱国的赤诚在晨光中静静流淌。

同一时间,直播的信号,传到北京卢沟桥、山东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云南滇缅公路、新疆机场历史陈列馆、湖南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直抵天南海北、千家万户。电视屏幕前,无数国人昂然肃静。

昨天、今天、明天,交织出历史的经纬。

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8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全体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所凝结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一座精神丰碑,指引着中华民族淬砺血性、捍卫尊严、书写荣光。

这是仪仗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是中华儿女的共同选择——

参观团成员、中国电影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黄婷告诉记者,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战时期上映的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喊出了中华儿女满腔悲愤的共同心声。

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观礼。周宛霖 摄

诞生于烽火硝烟的歌词旋律,在和平年代,仍激荡着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炽热的豪情,撞击着每名中华儿女的心扉。

“为让‘起来’的呼声永不消逝,我们更要时刻铭记那段历史,知道我们因何而站立。”黄婷说。

看到五湖四海的各族同胞齐聚北京,参观团成员、宁夏青铜峡市古峡禁毒帮困志愿者联合会党支部书记李小平感慨万千。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南京保卫战“战斗到最后一刻”,台儿庄血战“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平型关大捷“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百团大战“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

人无分老幼,地不分南北。“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今天我们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李小平说。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这是空中护旗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观礼人群挥舞五星红旗。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14年浴血奋战,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空前的民族危亡,催生出空前的觉醒、空前的动员与空前的团结。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

在战火中,中国从近代以来的“一盘散沙”变为“万众一心”。

在战火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淬炼成型。大家深刻意识到,我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中国人。

从林海雪原到蔚蓝海岛,从世界屋脊到辽阔东部,各族儿女南征北战、修筑工事、筹措军需、运输物资、捐献飞机……换来了如今的锦绣山河,换来了如今的国富民强。

“先辈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胜利的坚固基石,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参观团成员、新疆塔城地委党史研究室工勤人员付瓦特说,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定义了什么是家国大爱,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一首首乐曲雄壮激昂,一阵阵呐喊响彻云霄,受阅部队如滚滚洪流阔步前行。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一次次隆重的国之大典、一项项重大的制度安排,以国之名褒扬纪念,砥砺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

“作为民族工作者,能亲历这样重大的时刻,我感到十分荣幸。”参观团成员、安徽省宁国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钟晓晋说。

组织安排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到首都北京参加纪念大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

2024年9月25日,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园里,当地群众参观民族团结誓词碑。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 摄

1950年,云南普洱专区各族代表应邀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次年元旦,普洱专区各族群众举行盟誓大会,以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立下誓词碑,表示“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48名各族代表碑上签名。

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拉勐的后代岩克姆,作为参观团成员来到了纪念大会现场。

“当年,先辈们一心一德跟党走,而今,我们要告慰所有的前辈先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岩克姆说,如今的阿佤山,河谷橡胶绿,山坡茶飘香,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阿佤山各族人民打心底里感恩中国共产党。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参观团成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蓝昕说,“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全面抗战,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才引领我们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纽林塘村乡村振兴专干巴桑卓嘎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引,没有无数战士的前仆后继,没有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西藏。

参观团成员、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电视塔社区党委书记王晓龙曾服役9年,荣获二等功、三等功等多项荣誉称号。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王晓龙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谋幸福,这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心中的“国之大者”,更是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

“作为高校老师,我们要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积极引导学生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参观团成员、北京邮电大学辅导员艾克热木·艾尔肯表示。

团结奋斗,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扬帆远航——

当悬挂着党旗、国旗、军旗以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巨幅标语的直升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时,全场举目凝望,热烈欢呼。

这是空中护旗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3架直-8L运输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参观团成员、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院长刘森感慨说。

80年,伟大抗战精神穿透历史的天空,照亮现实,启迪未来。

和平来之不易,必须有人捍卫。

这是观礼嘉宾。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纪念大会开始前,每一位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走过,参观团成员都会自发起立,热烈鼓掌欢迎。

参观团成员、江苏省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主管护师阿米娜·牙生告诉记者,“这是在向最可爱的人致敬,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

守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不仅战斗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搏击在祖国的碧海蓝天间;也行走在帕米尔高原的边境线上,斗争在危机四伏的禁毒一线……

“扎根帕米尔,忠诚戍边关。”70余年来,巴依卡一家三代接力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向导,在祖国边防线上谱写了一曲忠诚之歌。

都尔汗·拉齐尼在观礼台。任玉 摄

观礼台上,“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孙女都尔汗·拉齐尼静静凝视。作为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代表后人,她也受邀参加了参观团。“爷爷曾经说想要看阅兵,如今我来到了这里,也想邀请他和我一同看看……”都尔汗·拉齐尼说,要把父辈们没看到的盛世景象,带回去说给他们听。

肩并肩是长城,心连心是钢铁。

如今,戍守边疆的一代代“雄鹰”还将接过祖辈的接力棒,他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继续着守卫祖国边境、守护百姓安宁的崇高事业。

教练机梯队拉出14道彩烟。周宛霖 摄

最后出场的教练机梯队拉出14道彩烟,引得全场欢呼。这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象征着14亿多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光明前景。

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观礼。周宛霖 摄

“今日盛世中国,没有辜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和牺牲,没有辜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奋斗。”参观团成员,2015年全国劳模、2021年“中国好人”韩守勇表示,今后一定要努力工作、坚守初心,才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随着8万羽和平鸽和8万只彩色气球飞向天空,军乐队奏响《歌唱祖国》。参观团成员同声高唱,手中的五星红旗随歌声舞动。

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周宛霖 摄

10时26分,纪念大会圆满结束,参观团成员群情振奋——

只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定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