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韦颖琛

发布时间:2025-07-14

  广西南宁,一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每一个红色场馆都讲述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

  近年来,南宁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昆仑关战役博物馆,邓颖超纪念馆,李明瑞、韦拔群等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阵地为载体,创新宣教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将红色故事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

在李明瑞、韦拔群等革命烈士纪念馆,游客观看展陈物品。韦颖琛摄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红色巡展“走出去”,爱国教育“活起来”

  “妈妈,为什么这些烈士很多都是1940年到1942年牺牲的?”

  “因为这个时候抗日战争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的军队在和敌人激烈对抗……”

  6月21日,由昆仑关战役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巡展活动走进南宁市兴宁区兴桂社区,居民梁小梅在“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事迹展”展板前,把烈士的事迹讲给孩子听。“我想让孩子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换来的。”梁小梅说。

  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部,是中国南北通道的重要关隘。1939年冬发生的昆仑关战役是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为夺回昆仑关,中国军队先后6次对昆仑关发起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兴桂社区宣讲抗战烈士的故事。韦颖琛摄

  巍巍昆仑,千古雄关。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昆仑关旅游风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景区内的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用一组组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一段段影像资料,向观者展示中国军民面对敌人时坚强不屈的意志和视死如归的气节。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昆仑关战役博物馆以“铭记抗战英烈 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巡回展出引进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民族先锋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事迹展”。

  今年5月以来,“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事迹展”先后走进南宁的高校、社区,年内还将走进乡村、企业、机关单位、公共场所等,将22名抗战英烈的事迹送到群众身边。巡展活动除了英烈事迹展、情景剧表演,还有红色家书诵读、抗战歌曲大家唱、抗战宣传版画拓印等体验活动,吸引众多居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踊跃参与。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是广西首家抗战专题博物馆。2024年,该馆推出“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公益课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抗战故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累计开展活动16场,覆盖学生3800多人。今年5月,该项目获评“2024年度广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革命文物社会教育活动类)”。

  “历史告诉我们,团结才能胜利。我们要让红色记忆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精神纽带,让各族青少年从中感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邓颖超纪念馆:闹市中的红色地标,润物无声传薪火

  在南宁千年古城和核心商圈的交汇之地——“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邓颖超纪念馆静静伫立。馆内,邓颖超同志的生平事迹通过实物、图片、场景复原、多媒体等多种方式生动呈现;馆外,青砖黛瓦的古城风貌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繁华景象相映生辉。

  纪念馆展览由邕城记忆、革命征程、妇女先驱、伉俪情深、公仆本色、情系广西6个单元组成,全面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

  很多人知道邓颖超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感动于她与周恩来总理的伉俪深情,却鲜少知道父母对她的深远影响及幼时在南宁的成长经历。

  邓颖超的父亲邓廷忠出生于河南光山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到南宁为官。母亲杨振德出生于湖南长沙的富商家庭,后家道败落,举家迁至南宁谋生。1901年两人在南宁结婚,并生下唯一的孩子邓颖超。

沉浸式情景剧《五四风雷》在邓颖超纪念馆上演。邓颖超纪念馆供图

  邓颖超年幼时,父亲要给她缠足,母亲竭力反对:“我就是不要女儿嫁给那种守旧人物,我要她走出闺房,见见世面。”父亲遂打消缠足之意。这让邓颖超以后为革命四方奔走而不为“足”所限。

  像这样的小故事,纪念馆里还有许多。一个个场景、一份份史料、一幅幅照片,让这位革命家的形象生动鲜活起来,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之动容。

  “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邓颖超同志诞辰日纪念活动,推出沉浸式情景剧《五四风雷》,今年‘七一’前后和暑假期间,还开展了廉政故事知识竞赛、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等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邓颖超纪念馆讲解员罗玲玲介绍。

  来自辽宁、四川、山东等地的游客在参观后提笔留言。“我从总理家乡来,听着总理故事长大,邓大姐的事迹也一直令我敬仰……”一名来自江苏淮安的游客写道。

  作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颖超纪念馆年均接待观众约60万人次,即使是工作日,进馆参观的游客也络绎不绝。它不仅是南宁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场所,还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阵地。

  李明瑞、韦拔群等革命烈士纪念馆:公园里的“红色课堂”

  李明瑞、韦拔群等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在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南宁市南湖公园南岸,1984年11月为纪念百色起义55周年而建成开放,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参观。

  纪念馆由纪念碑和陈列馆两部分组成。陈列馆内展陈的234件文物、图片,真实再现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将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和广西农民运动先驱、百色起义领导人韦拔群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壮、汉等各族人民并肩战斗的峥嵘岁月。

  纪念碑位于陈列馆正前方,碑座正面有邓小平题词“纪念李明瑞、韦拔群等同志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碑座背面的碑志记述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来龙去脉。

  “革命先辈靠‘小米加步枪’打了胜仗,太不容易了,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从孩子抓起。”来自广西贵港的游客覃武感慨。

  纪念馆负责人黄燕妮介绍,为加深青少年对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自2023年起,纪念馆举办暑期红色研学科普活动,截至2024年12月,共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小小讲解员活动15场(期)。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纪念馆将红色文化传承与“铸牢”深度融合,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历史事件中各民族并肩作战的事迹融入讲解中,让展陈内容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微党课作品、讲解视频等,打造“指尖上的红色课堂”。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该馆共接待各界单位团体6700多个,接待参观游客约82万人次,提供公益讲解1200多场。

  此外,毛主席接见广西各族人民纪念馆、林景云故居、南宁共青团纪念馆等镌刻着历史记忆的场馆,如今也都成为人们学习实践、休闲放松之地。人们走进这些红色场馆,重温红色故事,“爱我中华”的种子已悄然种下。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