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佳节共欢歌 民族团结进校园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七小学举行2025年“三月三”民族文化体验活动

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作者:韦树重 韦乐宝 玉起群

发布时间:2025-03-27

三月的环江春意盎然,铜鼓声里喜迎佳节。2025年3月24日下午,环江县第七小学操场上彩旗招展、彩球摇曳,全校1690余名师生及200余位家长身着绚丽的民族盛装,共同参与"欢乐三月三 共筑民族情"主题文化活动。这场沉浸式的民族文化盛宴,通过“展、赛、演、品”四大板块,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焕发新生机。

活动现场

匠心传承·亲子共创民族记忆

下午3时,足球场东侧的"民族工艺长廊"率先吸引眼球。一至三年级的“巧手绘传承”展区,300余件亲子手作惊艳亮相:色彩斑斓的鸡蛋笼缀满流苏,手工绣球绣着壮锦纹样,原生态铜鼓造型拙朴可爱。四至六年级的"粘土绘山河"展区更是创意迸发——壮族簸箕画用五色陶土堆砌出花山岩画,瑶族盘王节主题盘画在瓷盘上立体呈现。“这个彩蛋是我和妈妈用植物染料染的!”三年级韦雨晨捧着绘有壮锦纹样的彩蛋兴奋介绍。综合组教师精心设计的“流动展厅”,让每件作品都配有创作者的民族文化感悟卡,成为行走的民族文化教科书。

活动现场

活力赛场·体育竞技展风采

足球场中央的民族体育嘉年华同步火热上演。“嘿呦——嘿呦——”五年级的板鞋竞速队喊着号子冲向终点,六年级的踩高跷小将们如飞燕掠过跑道。最吸睛的当属"绣球之恋"专区,孩子们手持自制绣球,在直径5米的“铜鼓靶心”前一展身手。四年级包粽子区粽叶翻飞,家长志愿者现场教学三角粽的包扎技艺;五年级竹竿舞方阵随着《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节奏,演绎着"开合跳"的壮家韵律。体育组创新设计的"民族运动积分卡",让每个项目都成为文化学习的窗口——完成板鞋竞速可解锁“壮族板鞋历史”二维码,投中绣球能收听非遗传承人讲述“绣球传说”。

活动现场

视听盛宴·民族风情入画来

15:40,主舞台灯光璀璨。贲海娥校长身着壮族盛装致辞:“让民族文化的种子在七小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是我们传承的使命。”话音未落,一年级的《铜鼓娃娃》舞蹈率先登场,20名“小铜鼓手”手持彩漆铜鼓模型,踏出铿锵的节庆节奏。三年级的“花山霓裳秀”惊艳全场——家长与孩子共同设计的民族服饰,融合了苗族银饰、瑶族挑花、仫佬族刺绣等元素,小模特们踩着花山岩画的韵律,演绎着“行走的民族史诗”。四年级的朗诵《我心中的刘三姐》,将经典山歌与现代诗歌巧妙融合,赢得满堂喝彩。

活动现场

舌尖盛宴·百家风味聚一堂

最具烟火气的当属"八桂美食街"。31个班级的美食展位依次排开,五色糯米饭堆成小山,环江香猪粽裹着蕉叶飘香,仫佬族菜包饭透着艾草清香。每个展位都设有“美食文化站”:五年级(3)班的"壮家酸嘢"摊位前,电子屏循环播放腌制技艺的非遗纪录片;三年级(2)班的“彩蛋宴”旁,摆放着《壮族饮食文化图谱》。由31名学生、31名家长、20名教师组成的“星级评审团”,手持五色绣球花投票:“这个五色糯米饭用了红蓝草、枫叶四种植物染料,造型还是花山岩画的图案,太有创意了!”老师评委韦艺楼边投票边记录。最终,15道“金绣球奖”、16道“银绣球奖”新鲜出炉,获奖作品通过现场直播同步展示。

活动现场

文化铸魂·民族团结润童心

“今天我学会了包粽子,知道了五色糯米饭的寓意,还认识了好多民族的服饰。”四3班韦宁诗捧着“民族文化护照”兴奋不已——这本集满活动印章的特制手册,记录着孩子们的文化探索之旅。

据悉,该校已连续三年举办“三月三”主题活动,今年创新推出“文化+科技”融合模式:AR技术还原花山岩画场景,智能手环记录活动积分,数字展厅永久保存优秀作品。“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记住节日的热闹,更要理解文化的内涵。”贲海娥校长表示,学校将持续构建“民族文化浸润式”育人体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常开长盛。(韦树重 韦乐宝/文 玉起群/图)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