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忻城:“生态忻城·牵手湾区”
助力壮乡地标农产品和农文旅产业走向深圳

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作者:樊绍光

发布时间:2023-10-24

  “嘿!什么粮食像珍珠,大石山区好种植,香甜软糯味道好,富硒食品最好吃!嘿!忻城种的百香果,酸酸甜甜汁水多,红皮黄皮共两种,维生素C多又多……”这是10月22日,“生态忻城·牵手湾区”2023广西忻城县地标农产品暨农文旅产业投资(深圳)推介会在广东深圳成功举办,活动上壮族山歌剧《莫老爷再会刘三姐》精彩上演,通过刘三姐化身壮乡百香果代言人和莫老爷扮演的忻城糯玉米代言人进行山歌对唱,向粤港澳大湾区推介地标农产品和农文旅产业,进一步提升忻城县地标农产品暨农文旅产业吸引力、影响力。

  本次推介会活动由广西忻城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支持,百县会(深圳)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承办、清华校友总会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分会粤港澳餐饮企业家同学会协办。这次活动以“生态忻城·牵手湾区”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壮族山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忻城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土司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全面推介了忻城县地标农产品、壮乡美食文化及农文旅产业投资政策、优质营商政策环境和重点项目,活动还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出席并致辞,来宾市副市长廖伟东,忻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沈国章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分别致辞。

  此次推介会活动吸引约120家企业和机构代表参会,《中国保利(忻城)乡村振兴学院联合运营项目》、《莫老爷超级文旅IP加速孵化项目》、《智慧农业、地标农产品产业基金投融资项目》、《忻城地标农产品“千团直购”大湾区项目》、《特色助农电商服务平台项目》、《地标农产品购销合作项目》等10个项目现场进行了集中签约,其中地理标志产品销售合同额度超过3000万元,投资意向额度超过1亿元。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地区,是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总人口43.12万人,下辖6镇6乡,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万公顷,有壮、汉、瑶等17个民族,壮族人口占92.7%。

  忻城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莫土司衙署、薰衣草庄园和乐滩竹海3个国家AAAA级景区,还有“小三峡”红水河、神秘湖、都宜忻游击队革命根据地、古蓬松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等景点。忻城地表水质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凭借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禀赋资源,盛产优质的古法红糖、百香果、糯玉米、金银花等,享有“桑蚕之乡”“金银花之乡”“糯玉米之乡”“西南石都”等美誉。忻城糯玉米、金银花是国家地理性标志保护产品。忻城糯玉米荣获“地理标志神农奖”、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区被评为全国“人民优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忻城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司文化之乡;提名为中国长寿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被评为“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县”、“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忻城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交通路网实现飞跃,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商贸物流发展壮大,文化旅游连创佳绩,生态宜居水平提升,老百姓幸福感与日俱增。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一产增长4.7%,三产增长1.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2%,排名全市第2位。

  “十四五”期间,忻城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工贸强县、农业稳县、城建塑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守牢“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安全生产”三条底线,推进“升级产业、振兴乡村、改善民生”三大重点,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忻城力量。

  “下一步,忻城县将依托特色地标农产品及壮族文化、土司文化、壮锦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丰富资源,规划和推进县城提升改造工程、忻城县土司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乐滩竹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忻城古蓬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中华玉米园·田园综合体、红渡镇六纳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阳明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农文旅重大项目,打好特色地标农产品和农文旅品牌,深耕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延伸“地标农产品+”、“文旅+”产业链,培育“地标农产品+”、“文旅+”新业态,带动忻城农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忻城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沈国章如此说。(樊绍光)

 

编辑:黄云  审核:黄慧华 终审: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