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贺州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2019-10-29
贺州市地处粤桂湘三省交界,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其民俗语言非常多样,有分属十大汉语方言中的粤语、客家话、官话、湘语、闽语、平话土等方言近30种,另有壮语、勉语、标话等3种少数民族语言,是全国罕见的语言资源富集地区,天然的语言博物馆。方言是民族之魂,是文化之根。为守护语言文化根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贺州学院语言研究团队依托贺州丰富的语言资源和多年来的调查研究成果,于2016年在贺州学院内建成了全国首座专业实体性质的语言博物馆,真正实现记录乡愁、留下乡音的愿望。
贺州语言博物馆占地1500多平方米,投入硬件建设资金约440万元,建有贺州语言文化展示厅、语言文化传承室、标准语音录音室、本土语言研究中心等。其馆藏品以语言调查资料、语言录音音像、语言研究成果为主,兼有与语言相关的书稿、剧本、民间手抄实物、电视节目、方言文化专题片等,特别是保存了一批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汉语方言普查时广西的油印成果,现有各类音像资料10万份、文字资料800万字。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展示、记录和保存这些数量巨大的语言和方言语料成果,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并让参观者能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多样性的语言资源给我们所带来的无限享受。
贺州学院语言研究团队现有2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博士,团结并吸引了一批热爱语言研究与语言文化传承的师生加入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工作。该团队自2010年以来承担了语言类国家社科项目3项,包括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项目及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课题15项。在语言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和语言文化宣传展示方面,先后出版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之怀集、藤县、怀集(标语)等书刊;如团队的领头人邓玉荣教授利用方言优势帮助广州公安局破了案,指导大学生“方言与人工智能”团队参加2016年“互联网+”比赛,获得了自治区金奖、全国铜奖。贺州学院通过每年举办方言产品设计大赛、语言形象大使选拔赛和方言微电影大赛等方言文化活动,凝聚一批优势互补的专业人才,培养一批对语言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同时,全市各级教育部门正大力推传统文化进校园,铺门茶姑调、富川瑶族蝴蝶歌都走进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课堂,让孩子们不忘乡音,不忘乡情。
据了解,近年来贺州语言博物馆接待了全国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语言学专家、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共计20000余人,现已成为贺州语言文化展示、语言文化传承、语言人才培养和语言资源典藏的重要基地,语言资源保护以及文化传承工作成效显著,为广西乃至全国的语保工作提供有力借鉴。(赵金宾 邹毅)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