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宗委
发布时间:2024-05-06
荣融互促 同心筑梦
专访贺州市委书记李杰云
采访者:记者 刘雅 王怡图片
图片:贺州各族青年在一起
记者:李书记您好!请您结合市情和工作实际,谈谈贺州是如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以及视察广西时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全市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
李杰云:贺州生活着汉、壮、瑶、苗等42个民族。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着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物质、思想、社会、法治基础,全市呈现出经济增长、民族团结、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巡察、政绩考核,构建起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始终把民族工作融入全市工作大局,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逐级压实责任。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全市各项工作全过程,纳入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纳入各级党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列为市委《关于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决定》的重要内容,高位谋划,统筹推进。制定出台《贺州市“三项计划·桂在行动·贺州实践”实施方案》,既做好面向贺州各族群众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也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各地在贺各族群众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
精心组织开展“十百千”(即组织好十余支宣讲队伍、百余名正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千余名党组织书记)集中宣讲,通过报刊、网络、电台、电视台等阵地,以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宣讲活动5900多场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
记者:近年来,贺州市立足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定位,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贺州样板”。请您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成果和主要经验。
李杰云:我们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发展,坚持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和有效途径,努力打造形成富有时代特点、贺州特色的“荣融互促 同心筑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2022年,贺州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获评国家级、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0个。
图片:贺州市民族学校教师指导各族学生绣党旗
将民族事务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富川瑶族自治县省际边界“五联三通”治理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富川县司法局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近3年开展法律宣传活动1140场,发放法律宣传资料90多万份,解答群众咨询2.7万多人次,受教育人数30多万人,有力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强化省际共建交流合作,与广东清远市、肇庆市和湖南永州市建立边界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牵头开展桂粤湘三省(区)四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联席会议和共建活动。
记者:地处桂粤湘三省(区)结合部的潇贺古道,见证了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古往今来,贺州一直是南岭民族走廊中心地带,更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那么,贺州在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和主要经验?
李杰云:这些年来,我们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不懈地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增进“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实施“铸魂育人”工程,扎实开展“石榴花开青春梦云共读”“中华民族一家亲 团结故事我传讲”等主题教育活动,覆盖全市43万师生群体。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大力实施“文化润民”工程,成立“红石榴”宣传队、文化“轻骑兵”、“金秋”志愿者,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贺州国宝“麒麟尊”、潇贺古道历史文化资源,用好用活瑶族盘王节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岭瑶族文化(贺州)生态保护区设立为自治区级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历史文化、非遗传承为载体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大力实施“示范引领”工程,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大力选树模范标杆,示范带动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创先争优谋进步、凝心聚力促发展。
记者:“长寿之乡”是贺州的一块金字招牌。请问,贺州是如何充分发挥长寿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旅工作结合起来,有效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李杰云:贺州山清水秀生态美,城古茶香人长寿,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近年来,我们立足优越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禀赋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旅工作紧密融合,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共护绿水青山之中,不断增进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制定出台《贺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扶持政策及补助奖励办法》等,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质效,2020年富川瑶族自治县、八步区获评“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贺州市荣获“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2021年贺州成为全区首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市域全覆盖的设区市。
加大对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深入挖掘原生态民俗风情,建设“秀美槽碓 幸福土瑶家”文旅宜居区、明梅顶自然风景区等农文旅项目,打造多条乡村全域旅游精品路线,建成富川朝东秀水状元村、昭平黄姚凤立壮寨、八步黄洞月湾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及平桂旅游扶贫产业区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
推动“赛事活动+旅游”融合发展。用足用好贺州作为广西首个“中国温泉之城”、黄姚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资源。组织黄姚古镇长寿马拉松、姑婆山越野挑战赛等赛事,开展“潮玩三月三·相约游贺州”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和“万名港澳同胞游贺州”“长三角万名旅游团游贺州”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来贺观光旅游。充分发挥贺州在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设立运营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中心的营销作用,携手桂林市、广东肇庆市共同谋划“粤桂画廊”,联合开展媒体采风、资源互推等活动。2023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321万人次。
图片:高铁穿过贺州大地
记者:为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崇高赞誉,切实担负起“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的时代重任,下一步,贺州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还有哪些新思路?
李杰云:我们将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奋力开创贺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以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载体,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与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贺州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在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上下更大功夫,大力支持自治县、民族乡和少数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做好富川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通过县庆全面展示富川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的成功实践。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立足贺州地处桂粤湘三省(区)结合部实际,积极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努力在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中作出贺州贡献、展现贺州担当。
来源:《中国民族》、广西民宗委、贺州市委办公室、贺州市民宗委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