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之行,其乐无穷

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作者:陈阿弟

发布时间:2024-12-31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诗人汪国真则曾说过: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为了看山观水,获得切身感受,同时迎接元旦的到来,2024年12月28日,我们一行数人决定用双脚丈量大地,从上林境内沿大明山脚穿越深山老林,到达位于武鸣区的大明山管委会所在地(俗称天坪)。启程时天公作美,艳阳当空,风清气爽,真是舒适极了!想想昨天还是天空阴沉,细雨霏霏,当时大家都好担心这次计划要黄了,结果天助我们也,它笑容满面地陪我们上山、下山。心诚则灵——莫非是我们的诚心诚意感动天感动地,因而全程一路阳光灿烂、一路平安顺利?

不疾不徐,步履稳健

  20多名成员中既有德高望重的70后,也有年过半百的70后,还有年富力强的80后和青春焕发的90后、风华正茂的00后,可谓是老中青三结合。当中还有四位美女,两位来自南宁,两位是上林本地的,她们居然都是第一次从上林西燕镇拉最这里登山,前往大明山管委会所在地。

  说实话,年过半百的我,尽管从小生活在大明山区,青少年时代除了读书,有将近一半的光阴是在山上劳作,算是有蛮多的爬山经历。然而久不运动,而且像这样长途艰险的登山却是大姑娘上轿子——头一回,因此走了一段路后就开始气喘吁吁、力不从心,产生了畏难情绪。不过看到在场的多位长者步伐坚定,精神抖擞,我不由得感到脸红惭愧,他们都不怕,我怕什么?!必须坚持到底,绝不当逃兵,绝不退缩!

胜利抵达目的地

  一路上,德高望重的70后用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话语,分享自己16次登临大明山的宝贵经验:登山三步曲——首先是起好步,二是快步走,三是慢悠悠。中途站着小休一会,补充点营养,这样就能顺利达到目标!他不断鼓励我们这些拖后腿的小辈不要害怕,要勇往直前。一些脚打颤、心慌慌的山友(登山之友的简称),差点打退堂鼓了,受到前辈的鼓励,瞬间获得了无穷的信心和动力,继续向上向上。大家互相加油鼓劲,互相照顾互相关心,最终以4个小时把预计需要4个半小时甚至更长才能完成的登山之旅顺利收官。途中无人受伤,无人喊累,其间充满着挑战和激情,也充满着幸福和快乐!

“登山胜地”书法

  据了解,这条荒山野岭之中的登山路此前是没有的,是此次领着我们一起走的资深70后在20多年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坚强毅力一步一步开辟出来的。他的精神让有关部门深受感动,不时派人对道路进行修整、维护,从而使之成为一条较为理想安全、发展势头良好的旅游线路,到了天坪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再返回原路,以致下山路陡损伤膝盖关节,全程耗时大约4个小时,甚至连一些身体健康、行动方便七八十岁老人都可以积极参与。

“秘境”藏在此处

  在这位资深70后多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影响下,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从这里出发,迈向大明山;而随着这些勇于挑战自我、不断翻山越岭的登山者出现,当地农民嗅出了商机,在山脚下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盖起了楼房,买了小车,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群众个人受益匪浅,腰包鼓起来了,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位资深的70后对此感到非常的欣慰,他真诚地希望大明山区更多的农民借助旅游业的推动,让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6号界碑

  长途登山耗时耗力,表面看来很难很难,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方法,只要树立信心,讲究方法,把握速度,宜快则快,宜慢则慢,就没有跨不过的河,登不了的山。正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说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回望来路,大家信心满满,纷纷表示:大明山,我们今年来,明年来,年年来!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