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4-07-12
▲美丽壮观的德天瀑布。
▲明仕田园风光。
G219国道犹如一条长龙从广西东兴海岸腾空而起,一路向西北,经云南、西藏,蜿蜒曲折至新疆喀纳斯,盘踞2万多公里,成为连接我国西部边境线海陆丝绸之路的大动脉。沿路关隘、山川、雨林、田园与村庄雄奇秀美,如梦如幻,勾勒出一幅瑰丽多姿的万里山河画卷。
我心里一直怀揣着一个“宏大”的梦想——在自己有生之年,从东至西,按照顺时针方向,沿G219国道游历祖国南部边陲风光。甲辰龙年春节期间,天清气爽,气候湿润,我的梦想终于启航。
我们从平果出发,高速路上行驶三个多小时后到达东兴。当天,我们漫游东兴,领略这个我国陆地边境起点、海岸线终点、城市海鸥云集、沙滩细软、红树林苍翠且异国风情浓厚的南海小城的魅力。翌日,即从文竹村“大清国一号界碑”零公里纪念处起程,朝百色那坡县方向行进,一幅绵延千里的边关壮锦图在眼前慢慢拉开。
十万大山里的炊烟
汽车驶过北仑河源头,进入防城区那良地界,一座浑厚的大山便横亘在眼前。从山下仰望,盘山公路如巨蟒攀附,交错纵横。这座名叫“马鞍坳”的高山确如其名,共有55个弯道,其中28个“胳膊肘弯”、17个“回头弯”。穿过这么多的弯道,我还是头一次经历。我们一路小心翼翼,随山路盘旋而上。这时景色愈发变幻,时而云蒸雾绕,时而阳光妩媚。到山顶马鞍处,放眼望去,但见石林耸立,莽莽苍苍。下到半坡,一汪泉水从山涧流出,小鱼游弋、清澈见底。双手掬一捧水,舌尖轻点,凛冽甘甜。遥望对面土山,半山间,绿树掩映着几栋楼房,人影绰绰,一缕缕青烟在空中漫舞。“白云深处有人家”就这样真切地映在眼前。
翻过马鞍坳,车子继续在深山、丘陵和峡谷中穿行。沿途村庄也渐渐多了起来。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着红对联,挂着红灯笼,飘扬着五星红旗。黄澄澄的油菜花漫山遍野。山岗上,挺拔的木棉树枝头或含苞待放,或已红艳满枝,目不暇接。村前,男人们正操作小型农机翻田犁地,女人们则手提竹篮跟在身后点播玉米种子,一派南疆早春图景。
午后一点,来到那犁村时大家早已饥肠辘辘。这时,村口一家挂有“越南鸡粉”招牌的粉店吸引了我们。蓄着小胡须的中年店主热情招呼我们,一阵忙碌后,热气腾腾的米粉端了上来。我们边吃边和店主攀谈。他介绍说,这里既是边境也是十万大山的余脉。听闻“十万大山”四字,我心头为之一颤。正说着,一阵“嗵嗵嘡嘡”的锣鼓声、鞭炮声从村里传来。我们循声望去,原来是舞狮队正在村民门前耍戏表演。只见一条身着鲜红“衣裳”的十米长龙,时而翘首,时而摆尾,爬杆倒垂,憨态可掬,引得围观者们开怀畅笑,一片欢腾。
裹挟在这欢乐之中,我在想,山还是这些山,但换了人间,早已处处是繁花,处处有炊烟。
古炮台上的野花
280多公里的路程,一路欣赏一路行,经过7个多小时的跋涉,到了夜幕时分,才到达凭祥市区。
友谊关位于凭祥市西南端,系中国九大名关之一,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原名雍鸡关、大南关、界首关、镇南关等。自汉代以来,这里就是南国边关重镇。
第二天,我们早早赶到友谊关,但见左右两山耸峙,一座古朴的三层关楼雄居中央。登上二楼,眼前是一帧帧历史图片,脑海里萦绕的,却是130多年前著名的镇南关大捷中,那位年逾古稀、朱颜鹤发、“帕首短衣草履”的民族英雄冯子材手执佩刀、率众冲入法军阵营的情景。那一句“法再入关……何以生为”的疾呼,犹在耳边回响。
听闻龙州边境线上有一个叫小连城的地方,还保存着古营垒、古炮台和古战场遗迹,我们继续驱车西行。小连城在龙州县城西郊,和越南水陆相通,处于中越边界广西段中心点,地势险要,有“一镇锁三关(镇南关、水口关、平而关)”之说。中法战争期间,小连城为广西提督府所在地,乃军事指挥中枢。其实,小连城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炮台群。系当时的提督苏元春在将山上依山而建的连城要塞。要塞以将山十余座山峰为依托,将十余座重型炮台修筑在险峰之巅,且炮台之间沿山脊筑有城墙,连绵不绝,宛若南疆小长城。
我们沿宽阔的石阶拾级而上,过了惜字塔,一道写着“保元宫”三个字的五彩门楼鹤立眼前,入内却是一个天然大溶洞,洞中结构精巧,摩崖石刻随处可见。此乃苏元春当年议事大厅。从大厅左侧台阶往上,是一座牌楼式建筑的天阙,阙内一尊巨型石头宝座和一幅气势非凡的九龙壁赫然入目。继续攀登,终于到达山顶上的卫龙炮台。举目远眺,矗立的高楼、笔直的街道、静静流淌着的水口河——整个龙州城全貌尽收眼底。炮台上,早已不见古炮踪影,唯有石砌的古堡傲然屹立。环顾炮台四周,树木阴翳,黄色的野菊花、粉红的桃花在春风中摇曳,暖阳给大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我想,就让这繁花永远在炮台上盛开下去吧,这就是这片山川该有的景象。
跨国瀑布的浪漫
要说大新至靖西是广西最美的边境线,丝毫不为过,纵使前面已经走过边境的千山万水,我还是被这一路的美景所惊叹与折服。
这里处处有典型的喀斯特田园风光。走进这里,如同走进一幅浓重的江南水墨画。看!明仕田园里,碧水环抱着青山,青山倒映在柔波之中。山水如俦侣,紧紧相依相偎。古朴的石拱桥横跨水面,桥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或倚栏观望,或手执相机拍照。河岸边竹林苍翠,柳树低垂,田舍青青。我们在竹排上,随着水汽氤氲的河面随意漂流,于慢时光中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意,同时感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恬淡。
德天跨国瀑布是G219国道上一个十分亮眼的景点。我们到达时,这个亚洲第一大瀑布跨国景区已游人如织。远远看去,一席宽阔的水帘如绢似缟飞流直下,声若洪涛,又似万马奔腾,振荡山河。近观瀑布,水花四溅,如珍珠散落,泛起银花朵朵。瀑布下,一艘艘客船游弋江心,与奔腾的瀑布亲密接触,然后在一阵阵惊呼声中享受这份难得的快意。
一对新人引起了我的注意。男的身着白西装佩红领结,风度翩翩,玉树临风,女的长裙飘飘,宛若仙女。他们在瀑布边上或紧紧相依,或十指相扣,在摄影师的指引下,他们作出各种姿态和表情,充满了浪漫与温馨。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靖西鹅泉景点。此为中国西南部三大名泉之一,亦是德天瀑布源头。夕阳西下,泛着波光的湖面,静卧水上的多孔石桥,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一一呈现,好一幅“灵泉晚照”胜景。
越南小妹的微笑
如今,中越边境口岸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下午来到靖西龙邦口岸时,正值当地在护龙村排干屯举办美食节。排干屯坐落于龙邦口岸右侧半山腰上,绕山而建。山下是越南的口岸、土地和村庄,与中越边境距离不足百米,可谓“一鸡鸣两国”,被称为“关外第一村”。
村口空地是美食街,各种烧烤和东南亚各国特色美食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品尝,浓重的烟火气息与扑鼻而来的香味,飘散在整个山谷里。
我们边走边尝,用靖西香糯、艾草汁、红蔗糖精制的艾糍粑香软可口,而以薄米纸包裹着新鲜蔬菜、虾肉、猪肉和米粉再沾上特制鱼露的越南春卷亦别具风味。填饱肚子之后,吃一块靖西酸嘢,香脆酸甜,让人开胃生津,浑身舒透。
我们走进排干屯参观游玩,屯里水泥路面干净整洁,红顶白墙的小洋楼整齐划一,红旗招展。每一户门店都在经营中越特产,店里摆满了香水、糖果、食品、咖啡、红木工艺品、枧木砧板等货品。
我们走进一家店里,同行的覃总颇为识货,他拿起一个海碗般大的青色柚子在手上掂量着,告诉我们,这是越南翡翠青柚。
“哥,可以尝尝,不要钱的。”一位短发齐肩、身材修长、脸色绯红的姑娘,操着生硬的普通话过来招呼我们。
“你是中国人吗?”我问。
“不是,我是越南的。”她略带羞怯地应答,淡淡的笑容里露出两个小酒窝。
我接过小姑娘递过来的一瓣柚子,剥开放入口中,一股清香旋即在舌尖荡漾开来。柚肉肥厚,口感甜脆,汁水充足。柚子一个十元人民币,我们每家都买了十来个。
在等候装果的间隙里,我和小姑娘聊了起来。她告诉我,她每天都在边境线上来回穿梭,早上到中国这边的小店开门营业,晚上返回越南家里。现在双方边民往来十分便捷,只需办一个边民证,过关时刷个脸即可。
我好奇地问:“你是怎么会讲普通话的?”她说:“这几年到这边做生意,才开始学会讲一些。”
“你的越南特产可以快递吗?”我问。
“可以呀!”她微笑道。于是,我们互留了微信,只是她的微信名是我看不懂的越南文字。
回到家里后,我把从边境上带回的青柚分给亲戚们品尝,大家都说这是他们吃过的最好的柚子。之后,过了几天,我与越南小妹微信联系购买柚子,并转去300元钱。当时,家里人还特意提醒我,要是对方收了钱不发货怎么办。我说,我也没把握。
几天后,柚子不仅收到了,还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哥,柚子收到了吗?”温婉、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我连忙应道:“收到了!”“柚子好吃吗?”“好吃,很好吃。”
“哧哧……”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隔着时空,我仿佛能看到她浅浅的微笑里露出的两个深深的酒窝。
黑衣壮的歌声
那坡是我们此次边关行的最后一站,也是广西中越边境的最后一个县。
一进入那坡境内,覃总突然忆起15年前他作为广西人大代表时曾到过一个叫水弄的边境村寨考察,他向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当时情景:村子处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不通水也不通电,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连通外面的世界。当时人大代表们拄着木杖艰难地爬上山坡,走进农户家里,映入眼帘的是:四面通风的茅草屋,赤脚走过泥泞路面的女孩,背着竹篓砍草归来的少年,锅头里能照出影子的玉米粥……隔了那么多年,覃总边说边揉着鼻子,泪水在眼眶打转。
“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村在我梦里还常常出现。”覃总感叹道。
我们决定陪覃总故地重游,了却他心头之愿。在导航的引领下,车子从百省乡政府向南驶入那布村村级公路,之后沿着水泥路面盘山而行,半个小时左右终于抵达水弄。中越边境521界碑就立在村头,村子与越南咫尺之遥。这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寨子里,两三层的楼房却错落有致,水泥路贯通门前屋后,太阳能路灯十步一个,几个小伙子正在村前的球场上打篮球,尽情释放身体里的能量与激情。
“变化太大了!”覃总感叹。
“进家来耍喂”看到有客造访,村民们都热情相邀。我们走进一个叫陶营新的小伙子家里。宽敞的一楼内,客厅连着餐厅、厨房,屋内冰箱、摩托车摆放有序,厨房火灶上挂满烟火熏制的腊肉。坐在中式暗红色沙发上,小陶拿出自己制作的米花糖让我们品尝。听说覃总十多年前到过村里,小陶拿出一张老照片给我们看。照片里,两条绿色绳带在十来岁的陶营新脖子前交叉,背上是他年幼的小妹妹。哥哥的眼里充满了迷茫。小陶说,这张照片是当时来这里采访的一家媒体记者拍照的,登在了报上。我们笑着说:“要是现在,你该成了网红了。”小陶憨厚一笑,感慨道,当时真的很穷,由于条件差,吃穿都困难。这些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我们的环境和生活算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问道:“你们的收入主要靠什么?”
他说:“每个月都有边补、低保,家里种几亩玉米,养了几头牛,我还当上了护边员,每个月的收入不少。”说话的时候,笑容一直挂在他脸上。
那坡是黑衣壮的故乡,来那坡不体验黑衣壮风情,算是白来了。离开水弄屯,我们来到离那坡县城不远的城厢镇弄底村弄文黑衣壮民俗风情寨。
黑衣壮以黑为美,至今仍保存着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被誉为人文史上的“活化石”。
这里木石结构的“干栏式”房屋前户户有大染缸,晒衣场上晾晒着用蓝靛染制而成的黑布。村子里处处弥漫着浓郁的蓝靛清香。走进寨里,身着黑衣、黑裙 ,头戴黑巾的“卟哨”(壮语,姑娘之意)分列在拱形石头寨门旁,手执自酿的竹筒米酒,亮开嗓子,“贝呀侬哎——壮家敬酒要唱歌嘞,山歌声声伴酒喝,贵客越多心越暖……”在熟悉的旋律中我们一饮而尽。
寨子中央的操场上,腊肉、黑粽子、猪血肠、白切鸡、水煮花生等摆满壮家美食的长桌宴正待开桌。舞台上,飘荡着婉转悠扬,仿佛天籁之音的黑衣壮山歌——“欧娄玛,壮乡美,壮乡美,壮乡春里好晴天,把大酒摆开,把好酒拿来,黑衣寨新年开新宴——喝碗开心酒,万重山路朝天开,喝碗连心酒,人间仙境绣出来,尼的呀——欧娄玛……”我竟听得入神,忘了动筷。
行走边关,我们发现每到一个县(区)地界都设有一个边防检查站,值班人员仔细检查每一部过往车辆,每一个行人。而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铁丝网围着的边境一侧,也不时闪现我们戍边人匆匆的背影。
我知道,因为有了这些许许多多的背影,才有了我们这一路的平安顺畅,以及沿途的万家灯火,万种风情。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