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永不凋零的山花

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作者:周 敏(壮族)

发布时间:2022-09-09

焕然一新的百坭村。任小婴 摄

  乐业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是广西海拔最高的县份。隐藏在群山之中的百坭村,是乐业县新化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11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汉、苗、瑶等4个民族,是“十三五”时期的深度贫困村。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却因为一个人而闻名全国,这个人就是“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

  火红的七月,我所在单位党支部组织党员来到黄文秀生前战斗过的百坭村,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

  那天,车子驶进百坭村,只见村庄星罗棋布,农家小楼如天女散花点缀在崇山峻岭间,连绵起伏的群山静静地耸立,像一座座隆起的驼峰。村子对面山脚下的小河唱着欢歌淙淙流淌,鸭子们“嘎嘎”地叫着爬上河岸,成群结队地赶着回家。盛夏的百坭村,骄阳似火,绿意盎然。尽管烈日炎炎,小河边、山坡上仍开着一朵朵耀眼的山花。这些山花,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形态各异,绚丽缤纷,把山野点缀得多姿多彩,给山村带来清香和美丽。

  坐落在村部旁边的黄文秀先进事迹馆,新颖别致,宽敞明亮。我们一下车便来到馆里,参观黄文秀先进事迹展览,聆听她在百坭村点点滴滴的脱贫攻坚故事。乐业县委党校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三年多前,黄文秀在村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动人情景。

  黄文秀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师大的校训。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大城市优渥的工作机遇,回到各方面条件都较为落后的家乡百色工作。她以实际行动秉承和践行了母校校训“行为世范”。2018年3月,刚结束在田阳县那满镇挂职锻炼的黄文秀,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投身到基层火热的脱贫攻坚战中,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

  文于心,秀于行。黄文秀与她的名字一样,聪颖毓秀,品学兼优,2011年6月,在山西长治学院就读本科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黄文秀选择到乐业县偏远的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有同学问她,为什么要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她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初到百坭村,黄文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走访贫困户,摸清村情民意。当时百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居住在几个不同山头的自然屯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详细情况,对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手来说并非易事。作为村里首位女第一书记,村民们质疑声不断:“来了这么多干部,都没让我们村富起来,你一个女娃娃书记,能行么?”“莫当真,女娃娃来镀镀金,走过场就回去啦。”听到村民们这么说,黄文秀心里很是委屈。

  “我本身就来自农村,怎么得不到乡亲们的信任呢?”晚上躺在床上,黄文秀辗转反侧。她没有灰心,虚心向老支书请教,甚至向全国扶贫状元陈开枝取经。陈开枝送给她五句话:“认识要高、感情要深、路子要对、措施要硬、作风要实”。她仔细品味这些话后,改变工作方法。后来黄文秀到贫困户家,不再拿着个本子东问西问,而是帮贫困户打扫院子;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间地头,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时间久了,村民们见她诚心诚意,便开始接受她,敞开心扉和她拉家常、话农事。不少贫困户跟她开玩笑说:“你这个女娃娃,真难缠咧!”

  就这样不到两个月时间,黄文秀便了解和掌握全村贫困户基本情况,还精心绘制百坭村贫困户分布图,为以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下基础。

  走访中,村民们反映最集中的是山上片区5个屯的通屯道路硬化问题。这5个屯此前已通砂石路,但多处路段砂石已被雨水冲刷流失,路面坑洼、泥泞不堪,陡坡路段摩托车难以爬行,狭窄路面大车无法通行。公路难行,势必影响生产发展。为解决百坭村的交通难题,黄文秀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申请获批通屯道路硬化项目,新建4个蓄水池,另外3条路列入2019年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此外,还申请到通屯路灯项目,11个自然屯陆续安装上太阳能路灯。首战告捷,慢慢地村民们开始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年轻能干的女娃娃,亲切地称她为“文秀书记”。

  黄文秀注重教育扶贫,贫困户黄仕京家住百坭村长沙屯,上有年迈的父亲,下有两个儿子在读大学,家庭负担沉重,黄文秀为他家申请“雨露计划”资助,解了燃眉之急。秋收时,黄仕京特意给文秀书记送了一个大南瓜,她乐呵呵地收下了。村里没有幼儿园,孩子们被家长送到大老远的镇上入园,很不方便。为了尽快在村里建一所幼儿园,解决本村和附近村屯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她不停地奔走有关部门联系办园事宜。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黄文秀到村里后,通过带领村“两委”班子外出考察学习、请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党员带头示范种植等方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仅一年时间,全村种植杉木从原来的8000余亩发展到20000余亩,砂糖橘从1000余亩发展到2000余亩,八角从600余亩发展到1800余亩,种植优质枇杷500余亩,种植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2018年,百坭村贫困发生率从黄文秀上任时的22.88%下降至2.7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村民们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

  黄文秀为人随和,把群众家当成自己家,她勤快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贫困户家里。在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她自己省吃俭用,但对村里的贫困户却非常大方,每当贫困户有困难需要她在经济上援助时,她都慷慨相助,还经常自掏腰包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对她们嘘寒问暖。她父亲身患重病,家庭经济困难,但她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风趣地把扶贫路当“长征路”。驻村满周年那天,她的小车仪表盘里程数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党建引领扶贫,是黄文秀做好扶贫工作的一大法宝。作为第一书记,她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她从走访中了解到,群众不积极配合村里工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两委”干部为群众办事不够主动,有时群众到村部办事找不到人,意见较大。于是,黄文秀抓实抓严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 白天落实专人在村里接待群众,晚上与村干部一起遍访贫困户,深入群众家中征求意见,宣传扶贫政策,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村脱贫攻坚工作。

  黄文秀在驻村工作期间经常加班加点,从不因为节假日或周末而放松工作要求。父亲患重病住院她没能在身边照顾,但村里大事小情,总能第一时间见到她坚毅的身影。2019年6月中旬,持续数日的暴雨,冲毁了村里部分灌溉渠道,村民们育好的秧苗迟迟无法移栽到田里,黄文秀十分焦急。6月14日是周五,黄文秀和其他村干部分头勘查后,确定了被冲毁水渠的损毁情况及维修所需费用。大家商定,在下周一县里召开扶贫工作会上,向领导详细汇报情况,尽早解决灌溉渠道修复问题。

  6月16日是父亲节,一向孝顺父母的黄文秀回家探望刚动完手术的父亲。那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强降雨席卷凌云和乐业。为了赶上第二天早上的扶贫工作会议,16日晚上黄文秀告别父母,驾车连夜赶往百坭村。一路上大雨滂沱,通往乐业的道路被突发的山洪淹没,17日凌晨,她驾驶的车辆被山洪冲走,30岁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在黄文秀先进事迹馆里,从成长篇到抉择篇,从奋斗篇到成效篇,从歌颂篇到传承篇,都充分体现了黄文秀的家国情怀、对扶贫的倾情投入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来到文秀陈列馆,我们参观她使用过的办公桌、卧室、厨房等,近距离浏览她留下的工作照、驻村日记,观看影片《新时代青春之歌——黄文秀》,对她的成长历程,及其在百坭村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参观过程中,解说员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震撼和感染了我们。

  百坭村干部群众至今还深深地缅怀文秀书记,在旧村部办公楼前的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去向牌上,依然写着黄文秀的名字,在“今日去向栏”里标着“请假”两个字。看到这块牌子,不少参观者潸然泪下。

  走出展览馆,我们来到村部所在地的百布屯,走访黄文秀生前指导开设的百坭村电商扶贫商店。“百坭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在文秀书记带领下,我们村砂糖橘、茶油树、八角、枇杷等产业稳步发展。以前村民种植砂糖橘不懂得销售收入少,文秀书记来后帮忙搞电商销售收入倍增。现在全村种植砂糖橘2000多亩,每年经村电商服务站销售出去的砂糖橘2~3万公斤,销售收入20~30万元。”店主噙着泪花,娓娓道来。

  我们来到村民韦乃情家。53岁的韦乃情,是黄文秀在百坭村帮扶对象之一,在她的帮助下,2018年,韦乃情用申请到的3万元扶贫贷款,在自家20亩山地种上油茶树,现在已开始挂果。帮扶手册上,记录着黄文秀2018年入户走访韦乃情家12次,帮他家协调解决各种生产生活问题。韦乃情家2018年顺利脱贫。“文秀书记像我女儿一样,一心一意帮助我家脱贫,太感谢她了。”韦乃情声音哽咽,边说边用衣袖抹去眼角的泪水。

  接着,我们又来到公路边的一家汽车修理店,店主罗向诚正动作麻利地修理一部农用车,他热情地请我们就座。聊起开汽修店的事,他说自己曾在南宁打工,父亲病逝后,在黄文秀的劝说和帮助下,他选择留在村里发展。他回忆说,文秀书记曾劝慰他,等百坭村交通搞好了可以开一间汽车修理店。如今黄文秀的期盼实现了,百坭村不仅屯屯通水泥路,惠及全村的二级公路、高速公路也已贯通,罗向诚的汽车修理店早就开张营业了。

  “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这是黄文秀研究生毕业时对老师和同学们说的话。百色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黄文秀儿不嫌母丑,学成归来奉献家乡。这些饱含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拳拳之心切切之情的话语,是她的初心,也是她的梦想。如今,这个初心和梦想得以实现了,2020年百坭村实现整村脱贫,退出贫困村序列。

  如今的百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村路巷道,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房子错落有致,乡风文明、民族团结、不忘初心等立体浮雕随处可见,莲塘、栈道、花坛布局有序。每家每户门旁贴有家规家训、信用户等牌子,老人悠闲地坐在门口聊天晒太阳,孩童在游乐场快乐地玩耍,商店主人热心招揽顾客,农家乐老板热情接待游客……一股和谐文明的气息,如缕缕春风扑面而来。

  百坭村风貌改造后,破壳蝶变焕发生机,文秀幼儿园、文秀广场、文秀卫生室、休闲观光池和大榕树娱乐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卫生文化教育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步步实现了文秀书记未竟的遗愿。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一幅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正在百坭村徐徐展开。

  那天上午,我们行走在百坭村民俗文化街,瓦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火热的阳光透过云层,洒满大地,给这个山村带来热气腾腾的景象。走进百坭村,如同走进都市里的村庄,走进一幅秀美迷人的画卷。

  乐业县与凌云县毗邻,距凌云县城不远的百花山水源洞,是珠江源头之一。同饮一江水,粤桂一家人,百坭村是粤桂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在村部办公室里,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对我们说,文秀书记牺牲后,2020年6月,80岁高龄的陈开枝曾率领广东考察团,来到百坭村开展学习考察和捐款活动。会上陈开枝动情地说:“黄文秀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也是我心中的榜样。过去黄文秀曾向我学习,现在是我来学习黄文秀。”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这是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组委会写给黄文秀的颁奖辞,生动形象地概括和诠释了黄文秀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个人燃尽了青春/把爱与希望种在无数人心中/你的身影就像一道彩虹/跨越过无限的苍穹……这首名为《力量》的歌,是一曲致敬黄文秀的深情赞歌。春泥不语花季永恒,斯人虽去馨香永存。文秀书记离去已三年多,但她就像一朵永不凋零的山花,永远活在百坭村广阔的天地间,活在百坭村干部群众的心坎里。

  (作者简介:周 敏,广西田东县人,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报签约作家,供职于田东县妇幼保健院。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三月三》《广西民族报》《百色文艺》等。)

 

编辑:谭金铭(实习) 复审:黄慧华 终审:唐龙

编辑:  m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