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2-04-22
2000年作者与包玉堂(右)合影。
包玉堂签名本封面。
【包玉堂简介】
(1934—2020),仫佬族,广西罗城人。1949年,他到宜山县庆远镇参加革命,在土改工作队工作,后来做小学教师、校长和县、地区干部。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包玉堂是仫佬族诗人,是当代广西少数民族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他是与韦其麟齐名的广西最负盛名的诗人。
包玉堂曾任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专职作家。1982年我到《广西文学》编辑部工作后,上班时经常会见到他。那时他是40几岁,人显得年轻,也很有精神,感觉他身上时时洋溢青春朝气,这大概就是诗人的气质吧。
包玉堂的诗,以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批歌颂新中国,赞美新生活,抒发民族新情感的诗作写得最好,也最为引人瞩目,如《回音壁》《歌唱我的民族》《仫佬族走坡组诗》《高山瑶寨春常在》《虹》《为社会主义歌唱》等。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歌唱我们民族的幸福生活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中心内容。正如闻征在对《回音壁》的评论中所说:“包玉堂的诗作,称得上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生活的回响,还可以说也是一座生活的回音壁。”(引自《文学书窗》,1984年12月13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从1956年起,包玉堂坚持诗歌创作五十余年。他写作出版的诗集有:《虹》(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年8月号,广西人民出版社出单行本),《歌唱我的民族》(诗集,收入19首诗作,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出版),《凤凰山下有花开》(诗集,收入43首诗,广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出版),《在天河两岸》(收入诗46首,广西人民出版社1973年11月出版),20世纪80年代后又出版了《乡情集》《回音壁》等诗歌集和散文集《山花寄语》。他的作品曾先后获得全国首届民族文学创作奖、全国第二届和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等奖。作为民族文学作家,他创作成果是丰厚的,在内容上,所表现的生活十分广泛,艺术上也具有色彩斑斓、民族特色鲜明的特色。白润生在《浅谈仫佬族诗人包玉堂的诗歌创作》一文中评论他的创作说:包玉堂的诗“为少数民族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创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来!”
2001年,我在写作《广西文学50年》(漓江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绪论”一章时,说了这么一段话:“这一时期,韦其麟、包玉堂等一批民族作家、诗人脱颖而出。他们与新中国成立前就从事现代文学创作的老作家汇合为崭新的文学创作力量,并以极富于广西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作品开创了广西文学的新局面。1959年3月,广西作家协会(原称为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成立,作家们在作家协会组织下创作激情喷发,尽管在‘文革’前,文艺界也曾出现过左倾做法,不同程度地干扰了创作自由,但也未能阻挡住广西文学飞速发展的步伐,而在这一阶段里形成了第一次创作高潮,即20世纪50年代以韦其麟、包玉堂、陆地、苗延秀等少数民族作家为代表的民族文学创作高潮,其中长诗《百鸟衣》《虹》《大苗山交响曲》、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抒情诗《回音壁》等在全国形成影响。”这里,包含了对包玉堂在广西当代文学史的定位和价值评判。
包玉堂与我岳母刘业锦(笔名叶锦)是广西作家协会的同事,也是诗友。我现收藏的包玉堂的签名本,是他赠送我岳母的三本:《清清的泉水》《红水河畔三月三》《山花寄语》。《清清的泉水》是叙事诗集,该书1987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诗作8首和“前言”,有根据民间传说故事整理、改编的《牛腿琴的传说》《虹》,也有根据革命历史事迹和新时代新生活题材创作的《清清的泉水》《沙妹子的歌声》《少年英雄颂》等,还有一首民间童话诗《小猫和老虎》。包玉堂在扉页题签:“叶锦同志雅正 玉堂 87.11.29”。《红水河畔三月三》是包玉堂在20世纪80年代写的一批诗作的结集,1991年漓江出版社出版。诗作分为“写在桂西老苏区的土地上”“春色满壮乡”“红水河畔三月三”“唱给鞍钢”四辑,收入诗作34首和《自序》。《山花寄语》是散文和散文诗结集,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散文诗6首,散文23篇,陆地写了序言《涓涓清流——序〈山花寄语〉》。
我岳母于2015年病逝。包玉堂赠送给她的签名本,现在由我和妻子收藏。
先人已逝,诗文犹存。感谢你们留下的诗与美!
(作者简介: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