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崇左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10-27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新征程上,我们要用心用情讲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故事温暖人心、凝魂聚力,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崇左市地处边疆民族地区,是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全国壮族人口最集中的设区市,同时也是国门开放前沿,既是中外文明互鉴的“交融带”,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交锋处”,这一特殊区位使崇左成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关键区域,做好铸牢宣传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年来,崇左市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宣教载体单一、内容生硬、形式空洞,领导干部不会宣、宣不好,群众不愿听、听不懂等问题。因此,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在提升工作针对性、精准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注重挖掘和运用发生在边境地区的真实历史故事和当代团结互助的鲜活事例,通过有温度、有深度的故事讲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感可知、入脑入心。
深化内容建设,明确“讲什么”,让宣教素材“有故事可讲”
讲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首先要解决好内容建设这个根本问题。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精心策划故事主题,深入挖掘故事素材,确保宣传教育有源头活水。在历史维度上,要着力讲好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土、守护边疆的感人故事。比如,可以系统梳理和展现东汉时期班夫人献粮支援马援将军平定交趾、清末冯子材指挥镇南关大捷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史实,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祖国的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树立各民族历来就是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观。在现实维度上,要重点讲好当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鲜活故事。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挖掘整理日常生活中各族群众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感人事例。比如,可以讲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各族群众携手发展特色产业、共建美好家园的实践;在边境贸易活动中,各民族商户诚信经营、互利共赢的故事;在文化交流中,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佳话。通过这些可知可感的现实故事,展现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格局,增进各族群众的情感联结。在文化维度上,要生动讲好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故事。以崇左市大新县18个村庄按照“仁、义、礼、智、信”等儒家理念命名的文化现象为例,这深刻体现了边疆民族地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觉传承。要通过这些具体的文化符号和载体,展现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创新方式方法,优化“怎么讲”,让宣教形式“听故事有感”
要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创新方法手段,提升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要构建分层分类的宣教体系。针对机关干部,可以将深刻的民族理论政策融入具体案例之中进行宣讲,既提升理论素养,又增强实践指导性;针对企业和基层群众,可以从“百姓宣讲团”成员、驻村工作队员等,通过寓教于“讲”的形式,深入基层一线讲好农忙时节各民族互助收稻谷、砍甘蔗等相帮同劳、对歌共乐的生动故事;在“边贸富民”中讲好各地客商与边疆各民族互嵌共居、成立边贸合作社,在共同参与边境贸易中实现互利共赢的故事;针对青少年群体,则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参与性,通过研学实践、互动体验等寓教于“学”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打造立体多元的宣教载体。要借助端午节、三月三等传统节日节庆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各族群众在同欢同庆中有形有感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从“刻意宣讲”到“自然融入”的转变。同时,将边疆民族团结故事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传播宣教的小品、土戏(壮戏)等,通过寓教于“演”的形式,借助节目表演、山歌对唱等方式提高宣教吸引力。要丰富拓展宣教场景。要将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融入研学基地、边境“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主题公园等宣教硬件载体向社会公众展示,通过寓教于“展”的形式,让“铸牢”宣教具象化,群众随处可见可读可感。
坚持受众导向,精准“对谁讲”,让宣教对象“讲故事有人听”
要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思想特点、认知习惯和接受方式,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对于领导干部群体,侧重从“理论+故事”角度,制作边疆民族团结故事汇编、“花山论见·民族团结故事讲”解读栏目等,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对于青少年群体,要遵循其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可以开发“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天琴艺术传承”等特色校本课程,设计“石榴花开向未来”等主题研学路线,组织开展“同上一堂课”等跨校联动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和情感。对于基层群众,要采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可以将民族团结故事改编成山歌、戏曲、墙绘等艺术形式,结合“大榕树课堂”、电视夜校等载体,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要善于运用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通过榜样的力量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对于企事业单位人员,则结合“民营企业家看崇左说崇左”等活动,组织企业家代表深入边境“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考察,在边境主题考察中向他们讲述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