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6-16
红色足迹寄深情,牢记嘱托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柳州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现保存完好的有成团会议旧址、柳城武工队活动旧址、柳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亭、三防镇红七军革命旧址等,先后被自治区和柳州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可探讨通过红色资源把柳北三县打造成为一个旅游共同体,使红色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交相辉映,与河池、百色等地遥相呼应,提升桂北红色文化影响力,同时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抓好规划引领,实现“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一处革命圣地就是一座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生命力。柳州的红色资源丰富,但分布散落,例如柳北三县都有红七军文化资源,但革命旧址处于偏僻之地,同质化建设展馆和红军路,没有形成“一盘棋”。建议坚持规划先行,由市级层面统筹,充分摸排柳北三县红色文化资源,参照“广西红色游学精品线路”,借鉴百色、桂林等地的成功经验,布局和策划柳北三县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坚持红色绿色结合的原则,打造“民族风情+生态休闲+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做到红色旅游规划与民俗旅游、森林康养规划结合,避免单一性,让游客通过红七军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的串联,在体验红色文化的同时,能领略融水、融安、三江共同的秀美山水和“苗、瑶、侗、壮、汉”不同的浓郁民俗,做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共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基础设施”和“文化内涵”提升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既要注重知识传授,也要加强情感培育、价值引领,就要求我们在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形式创新上持续用力。当前,柳北三县的红色旅游产品基本上处于以静态的革命遗址寻访和博物馆陈列展示为主,对党史事件及人物的宣传方式比较陈旧和单一,可观性、参与度、体验感较差。建议各级相关部门拿出专项资金,对现有的红色革命旧址和景区进行提质升级,进一步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宣传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借助VR网上展馆等现代数字媒体,推动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和红色文艺作品创作,更好地吸引游客,做到有址可寻、有史可讲,有物可看。组织相关部门,在考证史料、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把红色故事本身讲准确讲生动,把蕴含于故事中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用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方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游客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三、打造红色村庄,实现“旅游产业”和“乡村振兴”双赢
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不仅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还要为乡村振兴赋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红色旅游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主要的群体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支部和团体,停留时间和消费能力有限,并未对柳北三县的当地经济和村集体经济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给予的大好机遇,在融水、融安、三江三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点打造一批“红农旅教”融合发展的红色美丽乡村。建议组织旅游、党史、文联、党校等部门,培训红色旅游讲解员,开发红色党史课程,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广“红色教育在馆内、军事训练在营地、劳动实践在田间、吃饭住宿在农家”的红色研学模式,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吃、住、游、娱、购等上下游产业,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实现强村富民。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与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在价值理念、价值导向、价值目标的关系,增强人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可、认同,自觉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美丽乡村更加安定祥和、宜居宜业。
(作者:贾红玉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
编辑:黄云 审核:黄慧华 终审: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