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27
4月26日,“翻开八桂记忆 阅见中华同心——品《博物馆里的‘三月三’》中的民族团结”读书分享会暨图书捐赠仪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圆满举行。来自广西、内蒙古、云南、西藏、宁夏、新疆等6个兄弟省区的驻京青年代表、北京高校学子及各界嘉宾共近100人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
活动在广西籍青年歌手梁良悠扬的壮族山歌声中拉开序幕。一曲《三月三》以原生态的旋律与质朴的歌词,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八桂大地的山水画卷。随后,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民族图书馆举行了《博物馆里的“三月三”》《中华传统文化里的“三月三”》图书捐赠仪式,并向在场青年代表赠书。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向中国民族图书馆捐赠图书。
向青年代表赠书。
主旨分享环节,多位专家学者与青年代表展开深度对话。著名出版家、全民阅读倡导人聂震宁以“阅读的力量”为题,结合《博物馆里的“三月三”》一书,阐释阅读对增强文化认同的独特价值:“当青年翻开这本书,不仅是在了解一个节日,更是在探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原馆长、《博物馆里的“三月三”》主编陶颖通过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揭示了节日中蕴含的“和而不同”的民族团结智慧:“从铜鼓纹饰到歌圩习俗,‘三月三’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共享共融的文化见证。”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金东则从学术视角出发,提出“民族文化传承需要青年的创新表达”,并鼓励在场青年“用现代语言讲好传统故事”。
主旨分享环节,专家学者与青年代表展开对话。
专家学者分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随后,分别来自四个自治区的驻京青年代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分享了读书感悟。广西壮族青年谭宇博结合在京求学和社会实践的亲身经历,以“跨地域、多形式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正是‘三月三’精神的当代映照。”与大家共勉。内蒙古青年代表魏巍以内蒙古博物院里的镇馆之宝——匈奴王冠为引子,描绘了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和长城文化等多元文化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和谐共生的绚丽画面。西藏青年达瓦用一本改变自我认知的书刊、一段刻骨铭心的驻村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为大家分享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体会与理解。新疆青年于肖震分享了他在南疆地区支教时与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结下深厚友谊的点滴故事,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丰富内涵。
青年代表向嘉宾提问。
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穿插民族文化展演,新生代瑶族歌手朱佳雨以一首《七巧巧》展现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灵动。互动交流环节,嘉宾与青年代表就“如何用新媒体传播民族文化”“青年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使命”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还设置了民族文化图书展区,集中展示广西及其他民族地区的特色出版物,吸引参会者驻足翻阅。
民族文化图书展区。
《博物馆里的“三月三”》
本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联合多家单位主办,是广西驻京办深化“文化驻京”品牌建设的创新实践。通过“读书分享+文化展演+青年对话”的多元形式,既展现了广西“三月三”的文化魅力,也为各民族青年搭建了交流平台。据悉,主办方后续将持续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京桂青年研学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教育与青年成长深度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持久动力。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