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发布时间:2024-12-16
笔者近日在南宁参加广西文化发展研究会主办的“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文化沙龙活动”。湘江战役是1934年11月与12月相交之间发生在湘江流域广西段的激烈战役,是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是保卫党中央的决绝之战,是长征路上红军牺牲人数最多的浴血之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党史军史研究中对湘江战役缺乏全面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总书记对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和纪念园时明确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在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之际,笔者重温湘江战役的由来、经过、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弘扬湘江战役精神,推动当下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党史国史教育,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在南宁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会议专家学者
回眸湘江战役历史,体验惊心动魄的战斗
笔者曾到湘江战役遗址现场调查体验。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纪念园(林),聆听专家学者和当地干部群众解说,凭吊雕塑长廊,察看战壕遗址,穿过山上黑石林,感受牺牲最惨重的觉山铺战斗,考察红军渡河的大坪渡口、凤凰嘴渡口;到灌阳县参观新圩阻击战陈列馆,瞻仰酒海井烈士陵园,了解“红军三次过灌阳”、湘江战役首战“ 新圩阻击战”、“ 悲壮的34师”,考察红军首次从湖南道县入广西的雷口关、永安关;到兴安考察当年红军渡江指挥部界首镇三官堂,以及界首渡口和界首古街,参观位于兴安县城南郊狮子山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观摩碑园的群雕、主碑、陈列馆,主碑和群雕间的中轴线台阶,领悟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的曲折艰难。
考察广西灌阳县东流村与湖南永州市道县下坝洞村交界处雷口关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规模最大、最关键、最惨烈的一仗。蒋介石估计红军将沿着先遣红六军团的路线西进,于是预先调集中央军、桂军、湘军、粤军共26个师30余万部队,凭借湘江天险精心布设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东岸。中央红军撤离苏区时有8.6万人,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之后,到了桂北部队减员至6.5万人。红军与数倍于己的优势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终于突破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勇牺牲三万多指战员,总人数锐减到3万多人,漫山遍野的三万多块黑褐色岩石,就是见证。
参观广西全州县湘江战役纪念园
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令进军广西渡过湘江,湘江战役正式打响。红军采取甬道式行军方式,以红1军团和红9军团为左翼,红3军团和红8军团为右翼,红5军团担任后卫,全力保护居中的中央和军委纵队。
湘江战役从11月25日开战,到12月5日中央红军后卫部队34师大部阵亡,历时共11天。其中,11月28日至12月1日,双方大规模的激战5天。湘江战役战斗主要由“三大阻击战”加上红军后卫部队的后卫战组成。
为了捍卫渡江通道,保证界首至屏山60余里渡江区域的安全,红一军团在全州脚山铺,红三军团4师在兴安光华铺,红三军团5师在灌阳新圩,设立阵地,阻击湘军和桂军的疯狂进攻。
桂林市灌阳县新圩距离湘江渡口七八十里,是通往全州县和湘江的必经之路,守住了新圩,就意味着掌握了进出湘江的第一道生命线。11月26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红五师主力赶到新圩,进占新圩以南至马渡桥。下午红五师接到军团紧急电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支持三天至四天。新圩阻击战发生在灌阳县城东北部约10公里地方,距中央红军前往湘江通道最近点仅5公里。身为桂林临桂人的李天佑师长率领红三军团5师担任军团前卫,奉命在广西灌阳新圩抗击国民党白崇禧部两个师。从28日开始,面对数量和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红5师毫无惧色,舍生忘死,逐个山头与敌反复争夺,激战3昼夜,终于压倒了气势汹汹的敌人,表现了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红5师战地救护所内的110多名红军伤员来不及撤退,被敌包围并丢进酒海井地下河里,残酷杀害。
在脚山铺战斗中,红一军团10多公里的第二道阻击线上,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在茂密的松林间,中央红军与湘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白刃战。直到中午,第1师和第2师才交替掩护,撤出战斗。与此同时,红三军团第6师的第18团在新圩红树脚、第4师在光华铺地域也和桂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大坪渡口、界首渡口、凤凰嘴渡口、屏山渡口,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渡过湘江的四大渡口。在敌军的狂轰滥炸下军委纵队从界首渡口渡过湘江。红八军团、红九军团和红五军团13师从凤凰嘴渡口渡江,因遭飞机轰炸和敌军追击,许多战士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江水,从此当地人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红八军团过江后,由一万余人锐减至一千余人,成建制取消。至12月1日晚上止,红军大部分部队渡过湘江。
红军在这三大阻击战中,历经血战,付出了惨重代价。脚山铺阻击战伤亡约4000余人,团长易荡平牺牲;光华铺阻击战伤亡约1000余人,团长杜中美等牺牲;新圩阻击战伤亡约2000余人,红5师参谋长胡震等牺牲。两支英雄的后卫部队更是伤亡惨重。特别是红五军团34师,掩护红军主力遭到桂军堵截,无法渡江,最终魂断都庞岭。师长陈树湘立下“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在腹部受重伤被俘的紧要关头,从伤口处拉出肠子用力绞断而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在湘江战役遗址界首渡口合影
立足当代,认识湘江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湘江战役伟大意义的重要指示,田野调查和现场学习交流,对湘江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是重新认识湘江战役的性质。过去一度认为湘江战役死了很多红军战士,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惨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大挫折。现在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反观历史,梳理史料,认为湘江战役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胜仗。虽然红军遭遇了巨大的损失,但从总体上看,这次战役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防线,粉碎了国民党企图聚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图谋,保卫了党中央,保住了党和红军的绝大部分骨干,保存了中国革命最中坚的力量。
二是正确分析红军惨重损失的内在原因。政治上“左”的路线偏向,组织上排挤毛泽东领导的严重错误,“三人团”军事上的重大失误,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固执己见的强悍作风,根据地搬家带走的大批辎重和坛坛罐罐,拖累了战斗部队。以至先头部队急行军已经占领了湘江渡口,大部分机关后勤人员还在一百多公里的路上艰难前行。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红军指战员的大规模流血牺牲,整个部队大量伤亡。从而彻底暴露了教条主义带来的恶果,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破产。
三是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湘江战役和第五次反围剿中发生的惨痛教训,使中央核心层的大部分成员和广大指战员明辨了是非,擦亮了眼睛,造成了舆论,之后的道县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才有可能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变更原定去湖南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师的行军路线,改为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为在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实际上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人们从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和湘江战役教训的实践中认识了毛泽东,认识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伟大战略思想和高超的战略战术。
四是湘江战役孕育的精神是伟大的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精神。
五是红军长征过广西,经过湘江战役,树立了红军理想崇高、道德高尚、纪律严明、爱国爱民、英勇顽强的英雄形象,建立了红军与当地各民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政治主张,传播了革命思想,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六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增添精神动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壮美广西,需要文化软实力和强大精神动力。湘江战役精神属于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国精神、长征精神。继承和弘扬湘江战役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中国和人民利益而忘我苦斗的思想境界,是推动文化自信、强国复兴的保障。
传承弘扬血战湘江英勇斗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滔滔湘水,巍巍青山,染红了烈士的鲜血,留下了革命先辈的激战事迹。正如《湘山湘水谣》所唱的:“血战湘江存浩气,舍生取义美名扬。”“湘桂古道红军路,一步一尊烈士身,一山一石一丰碑,一草一木一英魂。”中国革命能够战胜国内外强大敌人取得成功,奥秘就在于我们的党员、我们的战士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广大红军将士怀着对党无限忠诚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突破湘江的艰巨任务,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我们传承和弘扬湘江战役精神,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宗旨。当年红军用严明的纪律保持和老百姓的血肉联系,塑造了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形象。红军正是依靠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占领四大渡口,冲破湘江血雨腥风。今天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湘江战役精神,就是要时刻牢记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保障和改善民生。联系工作实际,就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用自己的工作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湘江战役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就是要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敢于说真话、讲道理,依法办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振奋精神,勇于担当。血战湘江,红军将士表现出不畏强敌,敢于战斗,勇于突破、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连续奋战的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要勇立潮头,手把红旗,开拓创新。大力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国防、体育、生态文明,发展社会事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旅产业,在广西打造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边关文化等“桂字号”品牌。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主线。湘江战役期间的民族工作和群众工作,书写出一个个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体现了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铭记湘江战役,传承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力量。
总之,我们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承革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以实际行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陈学璞系广西文化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