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找“刘三姐”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刘三姐文化考察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

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发布时间:2024-08-16

  人们不会忘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下南洋”蔚然成风。随着东南、华南沿海民众的大规模移民,槟城、马来亚、苏门答腊,这些充满异邦风情的名字,与遍地的棕榈树、椰林一道,构成了那个年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南洋。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双方的交流,千百年来从未间断。大家都知道,东南亚是华人移民最多的地区,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至今,大约有 3000万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一带生活。

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宏教授(右)与考察团座谈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一部中国电影《刘三姐》在南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许多马来西亚人都曾经有过“跑去新加坡看《刘三姐》电影的经历”,至今,很多上点年纪的人还经常津津乐道地讲述他们观看电影《刘三姐》许多曲折的故事,哼唱着电影《刘三姐》里面的歌曲。一位老人说,在南洋,没有那部电影比《刘三姐》产生这么大的反响,他前后已观看了20多次。

南方大学学院副校长梁龙光教授(前左一)与考察团成员谈刘三姐文化问题

  1991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开启对话进程,各领域交往逐渐恢复。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些年来,中国—东盟双方人员往来密切,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人文交流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中国电影《刘三姐》又一次唤醒了人们的文化记忆。

  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也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因此,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一定有着良好的势头,各个领域的合作也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完成中国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刘三姐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的有关工作,2024年8月5日至14日,以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任旭彬博士为团长,广西三月三杂志社译审覃祥周和马来西亚沙巴华乐学会会长张诚忠为团员的“东南亚刘三姐文化考察团”一行3人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得到两国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文化工作人员及当地的“刘三姐迷”等的盛情接待和欢迎,并配合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

  在新加坡,考察团先后到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怡和轩俱乐部、新加坡广西暨高州会馆、新加坡客属张氏公会等地;在马来西亚,考察团先后进入到新山华人文化馆、新山客家公会、南方大学学院、柔佛居銮中华中学、居銮广西同乡总会、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华乐队、吉隆坡巴生新韵音乐社华乐团、人镜慈善白话剧社、心向太阳剧坊、马来亚大学等地。每到一处,考察团都与当地的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观看有关剧院、遗址,翻阅有关资料,走访有关的“刘三姐迷”,详细了解与刘三姐文化有关的情况,同时,还注重拍摄照片和录下视频。通过深入细致地走访和观看,他们取得了许多第一手难得的资料,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与刘三姐文化有关的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宏教授和华商馆馆长游俊豪教授,(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副校长梁龙光教授,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潘碧华教授和何启才教授,心向太阳剧坊主席沈国明博士等一批专家学者都在百忙中抽空接见考察团,详细座谈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等,使考察团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到刘三姐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华人文化认同的有关情况。

  8月10日晚,“东南亚刘三姐文化考察团”来到马来西亚同安金厦会馆走访考察,该馆的华乐队就在同安金厦会馆五楼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文艺晚会,欢迎考察团的到来。由30多名老中青乐器演奏员组成的乐队奏响了《刘三姐》序曲等音乐,优美动听,令人流连,令考察团的同志赞叹不已。然后,他们还特邀考察团成员覃祥周与该乐队的指挥赖琼芳以电影《刘三姐》的歌词作为对歌材料,尽情地对唱起《什么水面打跟斗》,部分同台演员伴唱,在乐团指导杨月宝老师钢琴伴奏下,气氛异常活跃,把交流晚会推上了高潮。此外,覃祥周还使用壮汉英三种语言演唱了电影《刘三姐》里面的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更让人耳目一新,欢呼雀跃。

  8月11日下午,在马来西亚巴生班达马兰新韵音乐社,梁汉奎老师指挥乐队为考察团演奏《刘三姐》序曲和一首马来西亚的民歌,其乐器声,声声优美动听迷人。据悉,这支30多人的乐队,主要由青少年学生组成,平时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他们非常喜欢演奏《刘三姐》的歌曲,并且演奏技巧比较成熟,深受当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8月12日上午,在吉隆坡的人镜慈善白话剧社,社长卢亚明先生召集该社9名业务骨干与考察团见面,并在该社礼堂组织召开座谈会,详细介绍情况。有关人员拿出该社演出歌舞剧《刘三姐》(马来西亚版)的剧本、乐谱、光碟及报刊报道的样刊等资料,播放了它们演出的视频。同时介绍电影《刘三姐》主演黄婉秋女士到该社访问和指导排演节目的情况。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通过这次考察,“东南亚刘三姐文化考察团”取得许多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文化上的新问题。刘三姐文化在南洋的广泛流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唤起人们的许多文化记忆,能保持中国—东盟的友谊之树常青,在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上,推动双方人文相交、民心相通,在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家园上,刘三姐文化确实是起着一定的作用的。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彼此影响,文化相通,但同时也是丰富多元,各具特色。刘三姐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专家学者特别希望通过“刘三姐”这个文化品牌,下一步开展“刘三姐寻根之旅”“刘三姐下南洋之旅”的交流活动,让东盟国家热爱刘三姐文化的有关人士多有机会到中国去观光旅游,看看桂林山水,看看《刘三姐》电影里面的那棵“大榕树”,并与中国专家学者面对面地交流,分享经验和见解,一起来推动刘三姐文化的传播,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东盟的和谐稳定,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刘三姐文化考察团” 供稿)

编辑:蒙树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