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秀峰区民宗局
发布时间:2024-03-14
近年来,秀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三+”民族文化套餐进校园工作模式,高质量推动秀峰区各族青少年开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滋养培育“金种子”,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秀峰校园。
播撒“金种子”,打造“传承+教育”民族文化套餐。增设“石榴籽”学习课堂。秀峰区中小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编制《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读本》,探索以“自选超市”形式进行学生民族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新模式,在学生中进行意向调查、报名,学校根据学生意向教师资源情况开设课程,安排一周至少1节民族团结课程,课程包括民族音乐赏析课堂、民族体育运动教育等;打造“民族团结”风雨长廊。在中隐小学、中华小学、乐群小学等学校打造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民族文化风雨长廊,长廊全长40米,内含“3墙+1塑”,300余件学生自制的民族文化特色作品填满“励志墙”“非遗墙”“民俗墙”和“造梦塑像”,通过作品展示将民族团结理念自觉认同为行动认同;传承“民族非遗”文化技艺。定期聘请雕版刻印传承人胡波、纸鸢专家赵五一、山歌大师秦国明来校教学,传统实践课堂叠加民族文化宣传教育,同时积极物色对非遗文化感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据统计共开展非遗课堂43次。
滋养“金种子”,打造“实践+教育”民族文化套餐。引入民族工作资金5万元,打造共享课堂、设计定制课程、培育民族文化传承能手,建设点单服务“名厨级”创新实践师资库;从“能上学”到“上好学”,桥头小学走“互联网+民族教育”路线,打造多媒体民族培训室、“民族云端”红色影院,将桂林渔鼓、零零落、绣球、团扇等民族文化资源带入课堂,桥头小学与秀峰区民宗局共建“民族文化理论宣讲与非遗文化研究”实践基地,打造内容活、实践深的精品课程;秀峰区通过对民族团结阵地分类设计、集群打造,串联出一条民族团结现场教育精品路线:将解东社区—桂花公社—桥头小学等3处连接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精品环线,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组织学校传统文化研学项目、走访历史文化景点、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全区各校参加师生达4200人次。
灌溉“金种子”,打造“交流+教育”民族文化套餐。以民族文化为牵引,利用线上云端平台,开展“广西少年手拉手 石榴花开共成长”线上“同步课堂”文化联谊活动,秀峰区与内蒙古、新疆等地“线上同上一节课,线下书信手拉手”,文化联谊活动共开展12次,参与学生累计860余人次;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品牌,建立“菜单”、打造“套餐”,积极探索制订民族交流内容、形式和流程,辖区13个民族50余名青少年代表走进灌阳、龙胜等地,在红色基地、文化场馆开展学习参观和交流,不断扩大活动规模和影响力、号召力、感染力;桂花公社通过校社合作、跨领域交流、“社区校”联动等多种方式,与辖区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以展教结合进校园、中小学生校外教学研学、高校调研及社会实践为抓手,同时积极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夏(冬)令营等体验式交流活动,持续开展面向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300余场次,服务近4万名各族师生。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