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3-04-25
唱山歌。黄赛利摄
壮族三月三,壮族风情浓。4月18日上午,2023年南宁市武鸣区“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暨太平镇民族文化传承节在武鸣区庆乐小学举行。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2021级和2022级学生在文学院副院长陆晓芹教授及本专业教师带领下参加“壮族三月三”民俗体验活动,开展专业研学。
抛绣球。林国芬摄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从专业基础、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出发,根据民族语言调查、翻译实习、文化体验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制定研习方案,学生分为语言、文化和图文报道三大研习方向,对“壮族三月三”活动中的壮语使用、壮族山歌、民族舞蹈、民族运动等方面开展调研。
千人舞蹈。黄赛利摄
“Mwngz daj gizlawz daeuj? ”(你从哪里来?)“Gou daj Gvangjsih Minzcuz Dayoz daeuj. ”(我从广西民族大学来。)研习组与当地人使用壮语对话,这是语言组的研究内容。他们用标准壮话与当地人交流,同时使用国际音标记录,分析当地壮语和所学标准壮语所存在的区别,观察当地人壮语发音习惯和特点。“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壮乡新人”这是庆乐小学的办学目标,它的壮文翻译引起调研小组的兴趣,调研小组讨论标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标语成了研习组研究的对象。
跳竹竿舞。韦羽纯摄
“呗侬也,壮乡家园好山水,唱响山歌迎客来,八方宾朋醉歌海……”由庆乐小学全体教师带来的《壮乡迎客歌》拉开壮民族文化艺术展演的序幕。《“勒庆乐”唱山歌》《到壮乡》等歌曲由庆乐小学学生用壮语演唱,稚嫩的童音使壮族歌曲别有韵味,展现壮乡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让观众感受壮乡武鸣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享受音乐之余,研习组记录歌曲演唱形式,分析歌曲唱腔、韵律和句式,学习如何根据环境组织歌词内容即兴表演等。
学习山歌。黄赛利摄
“咚咚咚——”一串快而密集的鼓声瞬间吸引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咚!咚!咚!咚!呲咚哒咚呲咚哒!”在响亮的鼓声中,庆乐小学的学生们身着壮民族服饰,手拿竹筒、果篮或稻穗,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跃起,潇洒自如地做出各种舞蹈动作,跃过一节节竹竿。调研小组通过录像记录竹竿舞鼓声的节拍、跳跃的节奏和舞者的动作,体会民俗活动的快乐,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勃勃生机。滚铁球、踩高跷、走板鞋、抛绣球等活动同时进行,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研习队伍合照。黄誉琦摄
在各个活动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非遗项目大展销活动及农产品展销会也在火热进行。武鸣沃柑果肉饱满,果粒紧实,颗颗分明,果汁满满,颜色饱和带一点点艳,皮薄易剥,口感清甜,肉质细嫩,有橙子的芳香。生榨米粉鲜香爽滑、汤里带酸,肉末肥瘦合适,令人垂涎欲滴;呈黑、红、黄、白、紫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晶莹透亮,味道鲜美、醇正平和、且有微甘,吃起来令人回味无穷。此外还有壮乡贡酒、柠檬鸭、糯米卷、艾粑等特色壮乡美食供大家品尝,让大家感受古老的壮族“稻作文化”魅力。
“壮族三月三”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师生们的心中,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挖掘、弘扬、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激情,做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