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2-07
追求艺术的真实性是艺术作品的本质要求。如何真实地表现抗美援朝这场伟大的战争?张艺谋、张末导演的《狙击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虎年初一,我和儿子走进电影院,悉心观看了《狙击手》。过去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以全景式、史诗般的宏大叙事称著,往往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满堂喝彩,收获了大量的票房。然而,战争的基础在兵民,在一个个士兵和最基层的战斗组织。《狙击手》正是着眼于志愿军的一个班、一个个鲜活的战士,以“真实、自然、写实”带给观众真实抗美援朝战争的临场感。影片以小见大,同样能产生大片令人热血沸腾的震撼力,而且更能够由“真实地致敬”到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完成这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重大主题。
我看电影《狙击手》
作为历史题材的影片,不能脱离当时真实的环境。天寒地冻零下20°以下的战场,白雪皑皑,战士匍匐在沟壑乱石之中,不时有敌人的子弹射来,危在旦夕。故事的真实性孕育于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真实性。在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相持阶段,互相打冷枪冷炮,我军歼敌5万多人。《狙击手》人物源于志愿军狙击手英雄群像。五班长不仅是神枪手,更是一位机智的猎人和操盘手,指挥淡定,神出鬼没。美军狙击手装备优良,枪法精准,出招狠辣。王牌对王牌,在两军对垒中决一雌雄。结果,包括处心积虑上尉在内的7名敌军狙击手全部被击毙,我军五班仅剩一名小战士,包括神勇班长在内的狙击手都英勇牺牲。但获取了侦察员藏在朝鲜小男孩头发里的重要情报,用鲜血和生命胜利完成了狙击任务。
我看电影《狙击手》
历史的真实性不等于艺术的真实性。为了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导演要求每一秒钟都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唤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力量,这种情感寄寓在普通战士的故事里,具象叙事,见微知著。导演组走遍了东北几十个城市,经过反复实地勘察,最终选定吉林白山作为取景地,在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5°的东北山坳里,全冰雪实拍真实还原抗美援朝凛冽战场。不仅在服化道拍摄上求真求实,更高度还原了抗美援朝是“青春的战场”。当时的志愿军战士都是十几二十岁的热血青年。导演大胆启用新人,“狙击五班”的精彩演绎,受到观众的喜爱,不负众望。
艺术的真实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狙击手》坚守现实主义,却不乏浪漫色彩。在残酷战地上奔走的活泼可爱的异国男孩,志愿军侦察员牺牲前亮出的血书,是编导的浪漫主义构思。但有的常识性细节必须严谨,如在敌方狙击手的严密枪口下,一个志愿军战士,拉着绳索,背着一块铁皮,去救躺在雪地上受重伤的侦察员,这未免是编导想当然了。不说绳子随时会被打断,那块铁皮能挡得住美军先进的狙击步枪的子弹吗?
艺术品要耐心细致地揣摩。我欣赏影片中国战士的顽强斗志和超高智慧,以及炉火纯青的电影艺术的运用,看好这部主旋律+艺术的影片。它与《长津湖之水门桥》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陈学璞)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