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之文物记忆(三)

大藤庙

来源:新浪微博

作者:吴孝斌

发布时间:2019-10-30

  在大藤峡的出入口各建有一庙,出口处是桂平市弩滩北岸有甘王庙,而在入口处则为武宣县的大藤庙。

大藤庙

  大藤庙位武宣县三里镇古立村民委勒马村大藤山东南面黔江左岸。现存庙宇是2000年在原地重建,面宽4.1米,进深4.7米,墙体青砖,山墙搁檩,小青瓦屋面,悬山砖木结构,古庙的部分柱础等古文物现仍存放于庙内。据村中老人回忆,大藤庙是祭祀汉代伏波将军的,之前是两座一天井进深,在前座门额有“大藤庙”三个大字,两边门柱上写有对联,上联“为国为民铜柱垂勋光宇宙”,下联“允文允武越人降服拜旌旗”。

嘉庆《武宣县志》地图中“大藤庙”的标记

  在现存的武宣古代县志中,大藤庙有多处记载。清代嘉庆十三年(1808)《武宣县志》地图之中有“大藤庙”的标记。民国三年(1914)《武宣县志》有载:“大藤山发脉由东乡里村背而来,延蔓五十余里,高六十余丈,明王守仁征平大藤峡,民载其德,因立庙此山麓以奉祀之。”民国三十二年(1943)《武宣县志》除记载民国三年旧志内容外,还另外以表格的形式记有:“大藤庙。三里区勒马下边大藤峡口江岸。建于清初,光绪初年修复。现存。”

民国三年《武宣县志》之载

  由上可知,大藤庙与汉代伏波将军与明代王守仁有关。

  笔者在勒马村与民众座谈时,村民说他们到大藤庙烧香多数是去拜“伏波爷”。而汉代伏波将军与武宣有关的却有两位。

伏波将军路博德像(网络图片)

  第一位是西汉时期的伏波将军,即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路博德。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三年后,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国都定于汉族地区南部的番禺。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王相吕嘉发动叛乱,杀害汉朝使节和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武帝任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率船队十万人会师番禺,次年冬,叛乱荡平,汉朝在南越地区开置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等九郡。武宣当时称中留县,为郁林郡所辖。当年伏波将军路博德所率领的平南越之师就曾在武宣勒马古城驻兵作战。广西文物考古所于勒马古城正在进行的挖掘中即发现大量南越时期(西汉早期)的古文物(包括箭矢等器物)。

马援画像(网络图片)

  第二位是东汉时期的伏波将军,即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马援。东汉时,交趾(今越南)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反汉,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方的边界。当时大藤峡也是马援所率军队经过之地。《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出征交趾,得骆越铜鼓,铸为马。”宋代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方舆胜览》卷四十载有:“铜鼓山,在武仙县西十里,下有铜鼓濑,昔马援南征获骆越铜鼓。”明代《广西名胜记》在对武宣县记录上也有:“铜鼓濑,距县十里,昔马援南征得铜鼓于此......”。

  而据武宣旧志所载大藤庙与明代王守仁有关,也是真实的!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心学之集大成者。其一生充满传奇,而大藤峡却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之地。

王守仁像

  明代时期,大藤峡流域的瑶民义军长期控制着黔江航道,而且不时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打击地方官绅,其与“八寨”等地义军被明王朝视为心腹大患。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王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十二月,王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王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王守仁。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商议,并命湖广土兵袭剿大藤峡(时称断藤峡)义军。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约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达地点。

  当时,瑶民义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义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大藤峡。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义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大藤峡义军几乎全尽。

  民国三十二年《武宣县志》第六编载:“北河区勒马埠有垒营二,宽长三十余丈,烟墩三个,相传系明王守仁征大藤峡所建。”民国三年《武宣县志》将王守仁当年写下了《破断藤峡》、《平八寨》二诗予以收载,诗为:

  破断藤峡

  才看干羽格苗夷,忽见风雷起战旗;

  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

  迁宾玉石分须早,柳庆云霓怨莫迟;

  嗟尔有司征往好,好将恩信抚遗黎。

  平八寨

  已说韩公破此峡,貔貅十万骑连山;

  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个月。

  凯是人谋能妙称,偶邀天助及师还;r> 穷搜极讨非长策,须有恩成化梗顽。

民国三年《武宣县志》载王守仁诗

  攻下大藤峡之后,王守仁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最终病逝于江西南安途中。

  大藤、大藤山、大藤庙、大藤峡,这系列的“大藤”中,大藤庙所承载的厚重历史记忆值得世人所重视。

 (成稿于2018年8月4日上午)

编辑:m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