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湘黔三省(区)联手精心栽培侗族作家

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发布时间:2019-08-20

  记者从8月17日-8月18日在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的第八届桂湘黔三省(区)“文学与地域”研讨会暨《风雨桥》41周年创作座谈会上了解到:经过8年的沉淀和打造,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桂湘黔三省(区)“文学与地域”研讨会,已经将一批以侗民族为主的文学爱好者、文坛新秀培育为当地的知名作家。

  在今年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来自湘黔桂三省(区)的150余名侗族作家及学者欢聚一堂,以文学作品探讨、编辑作家授课、采风考察等多种形式,共探侗族文学根基,共商侗族文学发展,共铸侗族文学品牌。除了广西作协常务副主席、小说家朱山坡带来自己的丰富创作经验进行分享,《十月》《诗刊》《花城》《红豆》等国内知名刊物,也派出了实战经验十足的编辑兼诗人、作家到场传经送宝,大大开阔了文友们的视野,使大家获得了更多的创作启迪。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年一届的“文学与地域”研讨会始办于2012年,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实践文学创作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更是桂湘黔侗族地区作家、学者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活动旨在发现和培养以广西三江为中心、辐射周边省份的桂湘黔侗族地区基层作者,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风雨桥”作家群,以文学向世人展示桂湘黔侗族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推动这一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使侗族文坛多出人才、多出精品、打响名气。8年来,三江先后邀请《民族文学》《青年文学》《广西文学》《中华文学》《红豆》等多家刊物编辑、作家、评论家前来授课,其间还举办改稿班、研讨会、作品发布会,以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活动,发现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年轻作家,创作了大批文学作品,多部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选刊转载,获得重要奖项,引起国内文坛的关注。

  来自贵州的女作家杨芳兰说,从2013年以来,这是她第七次参加这个区域性的文学盛会。在此之前,她只是自娱自乐写点散文和诗歌,未曾在任何刊物包括内刊发表过作品。这次来三江开会时,她打开电脑统计了一下,发现这7年来自己创作的小说竟然有62篇,接近100万字。其中有11篇近30万字在《民族文学》《安徽文学》《长江丛刊》等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有60多万字在内刊发表,而三江文联主办的《风雨桥》,基本每年都会刊发她的一篇小说。这些作品的创作和刊发,离不开三江《风雨桥》历届编辑的指导,更离不开桂湘黔三省(区)“文学与地域”研讨会对她的推动。

  今年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石庆慧认为,“文学与地域”研讨会已成为桂湘黔三省(区)侗族区域的一个文化品牌,也是桂湘黔三省(区)区域作者每年所期盼的盛事。可以说,她自己就是从这个平台成长起来的一名获益良多的写作者。她觉得,当前侗族文学还很弱,需要一个能够凝聚侗族力量的文学品牌,期待“文学与地域”能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能够站在全国侗族文学的层面,凝聚到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侗族作家、学者,将侗族文学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三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兰美清在座谈会上表示,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学艺术事业,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文学与地域”研讨会和《风雨桥》杂志,着力打造成侗族地区文学创作的标杆和旗帜。县里将继续坚持办好“文学与地域”研讨会,坚持办好《风雨桥》杂志,以文载道,以文传情,以文会友。(当代广西记者 陈黎明 通讯员 谢兴华)

编辑: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