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二月篇

南楼丹霞文学社成立30周年诗歌专辑

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4-12-20

南楼丹霞成员在巴马种下一棵“南楼丹霞树”。 (南楼丹霞文学社供图)

  编者按:时光荏苒,南楼丹霞文学社成立30周年了!南楼丹霞秉承“营造一个对抗俗媚倾向和实用主义的纯文学氛围,探索和组建富有个性意义和抵近现实精神的话语空间”的文学宗旨,追求梦想,成为河池学院历史最悠久的文学社团。成员中,杨合、又见、宋先周、牛依河、费城、桐雨、瑶鹰等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另有近50名成员加入广西作家协会,成为文学新桂军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本期“岜莱诗会”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广西标识”为主题,推出12位南楼丹霞文学社成员作品,或许能让我们看到,在广西诗歌写作的版图中一种正在上升的力量。

  

  青秀山

  费城(壮族)

  

  在青秀山,我们见识了铁树

  其实拥有另一个名字:

  苏铁。亿万年的霜雪与煎熬

  从身体里长出芒刺和褐色锈迹

  

  如何描述脚下青山的色黛?

  恰巧是一串鸟鸣。悬停在风中

  伪装成深入浅出的花朵

  构成花海中枝繁叶茂的景象

  

  夕照给山间庙宇镀上金身

  钟声从山上下来,默念人间悲喜

  在人们心中烙下虔诚与封印

  

  花丛中,踮起脚尖张望的女子

  是一枝不知深浅的玫瑰

  无端将欢愉遗落在别人的梦中

  

  在青秀山,我们如获神授:

  只要搭乘电车,便能移动群山

  只要仰望星海,便能伸手采撷星光

  

  侗歌

  牛依河(壮族)

  

  田头地尾,鸟欢鸣,

  青竹青,蝉声唱,侗妹盛装唤情郎。

  

  天地为琴。风的手指,

  弹奏着高山流水。

  

  世间所有短小美妙的词,

  都留给最会拉腔的人。

  

  来,对一对歌,接过一碗酒!

  为欢聚或挽留。

  

  在三江,听一曲侗歌婉转折旋,我只愿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董枯噣

  桐雨(仫佬族)

  

  董枯噣,董枯噣

  五月的董枯噣

  遇见穿白裤蓄长发的男子

  他们在董枯噣的身上

  凿下一个一个小口子

  

  董枯噣,董枯噣

  七八月的董枯噣

  看到了百褶裙

  那些背着瑶王印的妇人

  朴实而虔诚

  她们从董枯噣无数的洞眼

  收集琥珀色的汁液

  

  年复一年

  密集而规律的口子

  在董枯噣上

  交错、覆盖、重演

  董枯噣的身形渐渐粗壮

  凝结成独特的风景

  

  而那些汁液

  与牛油混合

  在大火的提炼下变得清亮

  它们被三角形的小刀片

  一点点地刻进白布块中

  成为白裤瑶人千百年的传承

  以及美的化身

  

  龙江的石头

  卢鑫婕

  

  桥下,乱石嶙峋

  眼睛俯过,仿佛抚摸着

  往事伤痕累累的背脊

  

  石头在枯水期

  逐渐显现出真实面貌

  像令人手足无措的真相

  

  栈道还在修

  还有一些时间可以等

  等江水抚平伤口

  时光平滑如镜

  

  那年在宜州

  举子(壮族)

  

  一群坚守信念的人,在风中

  谈论莎士比亚的悲喜剧

  在西竺寺,新旧交替的钟声

  撞击着,灵魂

  像站立的大山,被信徒们丈量

  

  我们用坚持和创新来解释

  缘的意义。这不是孤独的传染

  却是个人的修行

  未来,有的人

  像船,漂浮于静默的渡口

  或者在破浪中找寻航道

  

  天气阴沉,我背对

  下枧河的浅滩。藏一块石头

  踩铁索吊桥的人听见木板腐朽的声音。

  那时有闪现的阳光,但很快

  难以把握

  如逝去的幸福

  

  经过刘三姐广场,我交叉双手

  紧紧抱住

  羞于光鲜的自己。

  安静地,在暮色中快速穿行

  

  夜宿红水河边

  巴雷河(壮族)

  

  今夜,我抛开一切

  除了缓慢的河水

  在低语呢喃的时间针眼里

  穿过所有的空间

  以最低的姿态

  关心整夜生生不息的水蒸气

  成为一朵云

  像在子宫里的自己

  吸吮她的营养

  我多么贪婪啊,在这平静的夜

  因为你,爱上这个世界

  

  飞高村

  陈杰邦

  

  决定离开宜州后

  我多次独自从龙江河岸出发

  骑着电车一直往西北方向走

  沿着道路翻山越岭十几公里

  去到飞高村

  村子在一个隘口上,正如其名

  那里距离天空很近

  我站在村子外的石头上

  回望来时的道路与山峦

  正是晚春时节,雨水比较多

  天地经常白茫茫一片

  我有时什么也不想

  有时想自己如果生于斯长于斯

  过的又将是什么样的生活

  群山沉默

  世间有太多的东西无法言说

  最后一次去

  山里无名的野花落满了石头

  

  在龙江畔

  林静莹(壮族)

  

  龙江水被河中的乱石拨向两边,

  露出它蛰伏已久且渴望质问天空的野心,

  走在桥上,你时常会怀念它

  碧绿且长情的样子。此刻的它

  如同你平滑的思想的镜面,被一片片

  尖锐的竹叶刺破,你手中无酒可以凭吊

  滚落在岁月长河里的红珠,就像你

  在宇宙的书房里翻出的破解生活奥秘的卷宗。

  你想象自己的内心,

  有光从你木质城堡的缝隙泄漏,帮你驱除

  鸠占鹊巢的灰色凶兽,沉睡的白鹭

  将展开双翅,遮掩你内心的焦色土块。

  你在清晨的河边,时常想起河边栈道

  黑瘦的苦楝树上杂色且沉默的松鼠,它们 的叫声

  是否与你后院的灰松鼠一样,

  令你在梦魇中,失去脚手架后变得惊慌失措?

  当你命运的笔尖击落那一朵朵紫荆花,

  你未知的人生的情节,因省略的成分获得平衡。

  每一场色彩缤纷的剧情,始终停留着

  那只被灵魂的诗篇补足生理残缺的白鹇,

  它正努力,向你脆弱的幸福的城堡迈步。

  

  夜听南楼

  谭佳丽(壮族)

  

  我带着一纸空白

  将隔夜的墨水倒在月亮里,树枝上,河岸边

  所有接近南楼的意象,都安静了

  

  窗外飞鸟路过的痕迹,形成许多透明的绳结

  它们在秘密传输一种力量

  ——文字,不该被诗人作为隐喻

  它擅长从细微处,开凿年久失修的光

  将一片黑暗分成两端

  ——最远的悲伤和最近的欢快

  

  我仍然回忆起那些

  黑色的月光,环绕着白色的河水

  树杈下有那么一群人,携带一群不知名的梦

  静静听着,南面起伏的呼吸

  

  水牛

  庞佳

  

  作为一头水牛

  你永远慢条斯理地

  吃草,漫步,甩尾

  咀嚼贫瘠,咀嚼苦难

  细细下咽

  反刍出一丝甘美

  继续吃草,漫步,甩尾

  天水相连的春天

  雨一刻不停

  你游弋

  在一片碧青山水中

  把颈背和头浮起来

  陷入了静止

  直到背上长出了白鹭,长出了青苔

  和一棵榕树

  时间,风化成一块石灰岩

  但是,我认得你的眼睛

  像新打的井水

  带着地底的清冽

  和婴孩的纯真

  你还在慢条斯理地

  咀嚼,反刍。

  

  内心之鼓

  韦昌华

  

  这些噪音就是噪音本身,它们不可能是

  你内心的铜鼓所发出的声音。

  一面铜鼓在被挖掘出土之前,它什么也不是。

  你很难想象它是如何被红泥土掩埋

  在地下数千年而不见一丝阳光的。

  要知道,一抹冬日的斜阳就能让人感到幸福,

  像海鸥般轻盈的幸福,不需要过多的解读。

  历经风雨冲刷,它终于重见天日,

  而你羡慕它的这一刻,它从铜匠手中,

  再到你的眼前,它所经历的疼痛的至暗时刻,

  像你在生活这座密不透风的迷宫中所经历的。

  你不会嫌弃它表面的斑斑锈迹,

  甚至也不会嫌弃那些曾经栩栩如生的纹理,

  它们只是在生活的海浪之中学会了隐藏自身。

  铜鼓发出的声音仍旧响亮,仿佛海浪声。

  只有海浪才能你平复内心的沙滩,给你启示。

  在海边,铜鼓是一块海中的礁石,

  它忍受着人间的孤独,以完成自身的救赎。

  在广州的入海口,你除了感受到大海的辽阔,

  也会想起当年文天祥面对零丁洋时痛苦,

  你假装自己是项羽,聆听喃哆血的悲哀之声。

  回到铜鼓前,你还是你自己,你会从那些

  复杂的纹理中找到自身。如果这面铜鼓

  是你的内心,想必你已经敲响了它。

  这声音多么浑厚有力,像一只犀牛

  从干涸的犀牛井中爬起,行走于南方的郊野。

  

  铜鼓里的声音

  黄坤灵

  

  它静默在那,等待目光落下的锤击

  那些在声音里走远走近的悲喜

  又一次,在大地上演

  仿佛从未远离

  太阳纹路仍在照耀

  从中走出一群人的背影

  那些刻在青铜器上的远古纹路

  此刻,正发出喧嚷的声音

  而我们行走在它的另一侧,在鼓声中

  逐渐走进他们的生活

  同时,又把自己

  埋进更深的旋律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