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月篇

河池采风专辑(一)

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3-11-16

棉花天坑。主办方供图

  编者按:10月9日至12日,由广西作家协会、河池市委宣传部、河池市文联主办,《广西文学》编辑部、广西民族报社、河池学院等协办的第七届广西花山诗会暨“作家回家”活动在河池市成功举办。活动期间,文化名家采风团参观了东西文学馆、凡一平文学馆、会仙书院文学馆,深入怀远古镇、罗城仫佬族博物馆、天龙泉博物馆、棉花天坑等地考察,了解河池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风情,感受新时代河池的山乡巨变。本期推出采风活动的创作成果,以飨读者——

  

  悬崖之上

  石才夫(壮族)

  

  我做过无数次的梦

  在一条长路上奔跑

  最后来到悬崖边上

  追赶我的,仍在紧紧咬着

  不放过我

  我无处可逃

  只能堕入深渊

  那么多年

  我一看到悬崖二字

  就想到黑暗,想到走投无路

  想到背叛和分离

  我一点也不喜欢悬崖

  我甚至想到小时候

  老家一个邻居叔叔

  他到山上砍柴

  不小心坠下悬崖,死了

  但悬崖有什么过错呢?

  悬崖一直在那里

  它孤独,它无处诉说

  它说我是善良的

  但没有人愿意相信

  悬崖一直代表危险

  代表一失足成千古恨

  代表需要勒马

  需要回头是岸

  需要在提笔书写的时候

  停一停

  让墨汁沉静

  直到有一天

  我住到悬崖之上

  云朵和天坑

  都在我的视线之下

  我无比安然,沏茶静思

  我的梦里

  终于迎来一盅米酒,一群诗人

  一首山歌

  有一个人悄悄伸出手

  拉住了

  我的手

  原来,我们都误会了悬崖

  原来,是我欠了悬崖

  一首诗歌

  

  怀远古镇

  刘 春

  

  多美的名字啊!只需轻声说出

  就能看见唐朝的月亮

  就回到那个折柳枝送别的年代

  长亭外古道边,站立着你惦念之人

  他是去戍边还是流浪都无所谓了

  重要的是一个人有了消息

  一颗心有了安放的地方

  和一些人相反,他们看风景

  寻旧时代的影子,在某个名流

  住过的驿站前停留、拍照

  我曾经来过,熟门熟路

  从石板路尽头返回,经过一栋栋

  有故事的砖瓦房,在中洲河边

  弯下腰,捧水,照自己的心

  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无所事事

  又有点小心思的闲逛者

  在秋日午后,从外地城市不请自来

  背包里不携带任何预设的目的

  热爱桂西北的天空和流水

  双手空空荡荡,又仿佛拥有一切

  

  棉花天坑自述

  瓦 四

  

  我把棉花天坑举起来

  我们就相爱了。没有一夜春风来

  绿也能叫醒棉花天坑,被叫醒的棉花天坑

  用绿装满天空。读一首叫《绿》的诗

  回家的路只有一条:绿水青山

  山上有绿,清醒地繁衍着

  针引线的活就是《千里江山图》

  被棉花天坑,轻轻地打开画卷

  风吹动树的枝叶,那里有一定会

  有知情的绿。出人意料地长大

  把我最温柔地抱在怀里

  我有足够的春心,在绿色的地平线

  为你斟满,我酿造的绿汁

  绿的汁液流淌,不分昼夜

  我已经聋的耳朵,也能听到

  漫山遍野小草的拔节声

  此时,独走天梯

  那远古沉静的叶子

  都极尽赞美棉花天坑的一生

  棉花天坑千年的等待

  缺席的夏天,等待我的手敲开

  棉花天坑的门,带回那一刻的心情

  一万年确实太久了

  力求,只争朝夕

  

  长生洞

  羽微微

  

  走进洞里,你在这世上的时光

  便额外多了些许

  洞内清凉

  你也渐生了佛心

  历经千年

  又或是几千年

  洞顶与地下的石钟乳

  终于触碰到一起

  再过很多年

  它们便分不出彼此

  也无人再提

  那些双向奔赴的努力

  和感动

  此刻你多停留一会

  见证了你的见证

  出洞后

  阳光照在身上

  有一刻像是融化了

  有一刻茫茫然

  洞中岁月长

  人间应早已换了模样

  

  棉花天坑

  黄 芳(壮族)

  

  多年后

  你会想起这一天

  在十月,在棉花天坑

  桃花开了一朵

  又一朵。惊险的事

  你做了一件又一件——

  你控制了一列火车的轨迹

  让它从山顶安稳落地

  你允许自己变成一阵风

  掠过巨大的天坑

  而在回望的记忆中,越细微的

  陷得越深

  比如异木棉飘落的样子

  比如你手拿野葡萄

  站在山风中

  

  天之眼

  韦汉权(壮族)

  

  那山道缠绕的悬崖和绝壁

  无从命名,均被一些诗句带出

  从罗城四把到棉花村沿途

  人或绿植,会在适当时候露出真容

  观景台虽然狭小

  也遮挡不住泛滥的描绘

  玻璃栈道顺势而下,抬眼处

  便是连接南北的高空天梯

  爬行者如舞者

  当有幸亲临,脚下是天之眼

  你的俯视就是她的凝眸

  天坑的石壁光滑笔直

  路无端,是要在前人的指引下

  才通往任意绝美景致

  领队的人,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

  滴答滴答地在钟乳石的尖喙下装水

  她们提议去荡一下长生洞边的藤秋千

  或顺着滑索滑下

  想在半空拾回童年飘落的羽毛

  也有人提议去泡一下山泉水温池

  来丰润人心内部的饥渴

  而我,只想在这静里

  在这怪异林立的石笋间,和你

  默默前行

  默默洞穿

  

  唱响龙江的宜州

  高 瞻

  

  宜州清澈,龙江可人,蓝天如约浮出水面

  这一刻 河池竟毫无理由地让人心生暖意

  依稀可见山歌的容颜 还有那些弘法的民间

  当年刘三姐的歌声多么清脆,可惜我听不到

  一如这拥挤的尘世 喧嚣过后 仍无寂静

  我们千里万里 点缀成三三两两的星辰

  唱响龙江的宜州啊 我也愿 做一个信使

  在重阳之前 采回曲调 转运到长生殿前

  

  天坑上的事物

  湖南锈才

  

  无非是几朵云

  飘过来又飘过去,偶尔停中间

  去找自己的影子

  无非是在天坑上搭梯子

  胆大的大步流星声音洪亮

  胆怯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无非是天坑边来了一群人

  嘻嘻哈哈若孩子

  不知何时又恢复了平静

  无非是天坑边植物疯长

  花谢了又开

  鸟飞去又回来

  无非是蝴蝶在花朵间穿梭

  蝙蝠在暗处蛰伏

  野兔和蛇暗暗高兴

  到最后,天坑还是天坑

  几束光照亮过又熄灭

  寂寞,会长出更大的黑洞。

  

  崖壁上的枯藤

  宋先周

  

  在时光深处

  你如一阵风,从虚无中来

  停留在棉花天坑的崖壁

  那里有风霜雨雪

  有无尽的陈年旧事

  在我的梦里

  天坑以藤蔓的模样,垂下

  一串串绿色的脚印

  沿着时光通道,走来

  你的名字,是风中的歌

  是雨滴的诗

  是棉花的娇艳与柔软

  是崖壁堆砌的画卷

  我想画出你的容颜

  可是你的繁华已脱落

  留下的那缕苦涩

  像风干的墨汁

  只剩下清晰的轮廓

  在喧嚣的尘世

  我们有幸相遇

  却无法相依

  只好在梦中忘掉孤独

  我将用我笨拙的笔

  描绘你的风骨与坚韧

  我将用我温热的泪水

  润泽你干涸的心田

  我将登上崖壁,寻你

  我将沉入坑底,抱你

  我将用炙热的诗歌,唤醒你

  

  悬崖泳池

  黄秉战(壮族)

  

  来自天上活水,遵从宿命

  告别高处的石头和树木

  被拦蓄在棉花天坑顶端

  做一池碧水,养几片白云

  冬暖夏凉的水比较敏感

  微风吹木叶,水面微微澜

  太阳赤裸,天空赤裸裸

  泳者把肉身露给青山

  亮给景区的云梯、滑道和咖啡馆

  任野鸟在池边的树丛窥视

  故意拍打水花,波及几串鸟鸣

  月亮露出半只眼

  好像有同池戏水的意思

  山中水。不是有思想的水

  清澈透蓝,不染风尘

  没有“上善若水”那么复杂

  只是纯粹的水,是小小的清流

  在天地间亮出透明的自己

  与石头、树木、风雨

  有良好的自然属性

  不讲情面,不结恩怨

  在时光的表面,在岁月的深处

  对世间的人事物态度天然

  该冷就冷,该热就热

  

  棉花天坑随想

  李路平

  

  1

  是否美好是另外一种

  盖世英雄,遁世

  隐入山林之中,在古代

  浪费白马和草鞋

  如今仍需不短的车程

  满身疲倦才能觅见

  2

  他的身体里盛满了寂静

  微风吹起涟漪

  在崖顶的茶几前能感觉到

  你的心跳,并不突兀

  在盖世的英雄旁边

  如临深渊

  3

  低头,你只能看见他的眼

  绿的渐变——直到漆黑

  那是黄昏迟缓的降临

  让你可以触摸到他的边缘

  奇异的清凉,浸骨

  仿佛泉水源源涌出地底

  4

  你曾在他的体内无声坠落

  无数个梦境,都没有

  此刻真实,他并未将你吞食

  恐惧只是本能的快感所致

  月光不知何时已经照临

  你不知何时已经飞起

  

  怀远印象

  卢鑫婕

  

  青石板上,络绎不绝着

  人群笑语,万里晴空

  云和拍照的人

  把影投于百年石墙

  在驿站旧址,霞客已去

  透过门缝,时光静谧

  新主人正在浇花

  老友传讯,等你走到

  一户人家门前卧有狸花猫

  便进家坐坐,钥匙藏在

  门口三角梅的盆底

编辑:韦亦玮  复审:黄慧华 终审: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