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发布时间:2023-11-07
编者按:又是一年记者节,本期诗会推出13位媒体诗人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在忙碌的采编工作中富有才情诗意的另一面。
合浦文昌塔
庞白
七岁时就爬上过塔顶
现在底座也难以触及
五百年的建筑可以仰望
五百年的苍茫只能想象
这传说抽打南流江水的梵塔
这几十平方公里汉墓群中最高的站立
这时光中所有的高高低低啊
终将不过一晃而过零乱的影子
【作者简介】庞白,原名庞华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慈航》,散文诗集《唯有山川可以告诉》,诗集《落进大海的雨》《天边:世间的事》《水星街24号》等,现供职于北海日报社。
四种力量的汇聚
——与广大记者共勉
杨合
如果仅用双脚去丈量江河与山岳
那还只是最低平的跨越
尽管用心了
尽管用力了
也不过是蜻蜓点水
如果仅用双眼去打量天空与云彩
那还只是最狭窄的视觉
尽管垫脚了
尽管登高了
也不过是坐井观天
如果仅用大脑去窥探现实与内心
那还只是最简单的体验
尽管感同了
尽管身受了
也不过是浅尝辄止
如果仅用笔端去倾注历史与未来
那还是最平庸的叙述
尽管抒情了
尽管畅想了
也不过是轻描淡写
让脚步加上凝视
眼前的世界就宽了,深了
让思索加上笔墨
人生的力度就厚了,重了
爬山涉江的征程上
有了四种力量的汇聚
就能让内心的山水
持续优美而恬静
还能让笔端的山河
持续激情而澎湃
【作者简介】杨合,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云烟过眼》、散文集《能往前走 便是幸福》,现供职于河池日报社。
7272次列车
橄榄树
“乞儿乞儿”,到了
小小的站台上,讲西南官话的乡亲们
一窝蜂动了起来
我转头望去,7272次列车缓缓进站
负重的乡亲们挪着脚步向列车靠近
这是一列朴素而坚强的客车
老态的车厢,低廉的票价
阻挡不了它前进的脚步。一年四季
没有空调,没有餐食,没有卧铺
从湘西到黔东到渝东南
从山里,到更深的山里
醉汉似的摇摇晃晃,慢慢悠悠
穿过山岗、河流、隧道和村寨
有时仰望星辰,有时栉风而沐雨
逢站必停,无论乡村、城镇或林场
乘客是菜农、果农、林管员、铁路工和学生
不分民族、年龄、性别和区域
不分贫富或贵贱
可以挑着菜担,扛着麻袋,或者身背竹篓
可以打开窗门,调节温度,让汗味和烟雾逃逸
可以抱怨生活,谈论命运,甚至讲灰色段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北上,南下,满满的车厢
是乘客,是生活,是故事
是人世间最真实的部分
【作者简介】橄榄树,原名宾阳,广西博白人,现供职于中国文化报广西记者站。
努力做一个奔跑的人
高瞻
这样 才会又与白云一起浣洗蓝天
呼唤那些浅绿的村庄 青清的河流
让眼睛奔跑 让心高于速度
让群峰渺小 回望时又大过
一春开花橙色的树
如此 亦可和星辰一同见证跋涉
丈量故乡 从山脚到山顶的梦想
让努力奔跑 让一代大于一代
让广大的人间 接纳临风造竹
隔水建楼的生死辗转
积沙能成塔 岂止三叠黛峰
忧乐又半生 流传一潭秋水
悲凉压顶或借酒重来
都要抵达这平生意气
以梦为马,转徙千里,出发
就意味着顶住一生
【作者简介】高瞻,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诗集《心醉南方》《守望千年》,现供职于贵港日报社。
枕边书
韦佐(壮族)
一册又一册地堆砌成断墙
或是半座城堡的形状
我的垛口透过细长的夜光
远道而来的那些陌生灵魂
自带海岸、院落和柴门
我偶尔周游,像个路人
一抬眼就去到
异国的河流和雪山
比秋夜更寂静的千百年光阴
字迹的蚁队正蜿蜒而至
我只负责守望
而从不煽风点火和揭竿起义
左脚和右脚是一生的行距
一本书像躺下的山川
每个人的足迹就是一块微小的平地
这人世间多熙攘,也多湍急
而你是一条自己的路
从不与他人拥挤
【作者简介】韦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诗集、随笔集、长篇报告文学等5部,现供职于防城港日报社。
石鱼,脊梁一直不凹
陈宁
龙门太高,云层太厚
你不奢望高跃成名
逆流潜入民间,看门关门开
黄姚两姓祖传的日常方言
时疏时密,时浅时涨
散延成出一条成景千年的青河
你,长在九曲十八弯中
跃也自由,静也自由
一条石鱼,习惯了尘世的咸淡
数十代人的垂目,磨亮
一直凸挺的鱼脊
天亮了又黑,天黑了又亮
南腔北调不绝,已成为
你品尝不厌的食粮
【作者简介】陈宁,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编辑,有诗歌、文学评论、新闻作品获省部级一等奖十多次。
打开
湖南锈才
他们的名字都见到了
像花朵盛开
溅湿了整个朋友圈
我的还没发芽
不过我不急
从小老妈跟我说,
“大屋的饭暗滴则①
他们的呷了你的还在”
老妈还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别急!
我想我的要么不开
要么要像一朵茶叶
在70度的水中优雅地绽放
不停地升腾。沉降。
越泡越有味。
注①:暗滴则,湖南邵东方言,迟点的意思。
【作者简介】湖南锈才,本名曾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寂寞小河》,诗集《月光,穷人的利息》,现供职于玉林日报社。
抵达白云深处的故乡
伍迁
3月21日。一场黑色的雨
毫无预兆地坠落
折翅的天使。俯冲向山谷
从下午到黄昏。从黑夜到黎明
我们含着泪。一直向前走
在一片焦黑的土地上
只剩下半边的身份证
一张被烧焦的高铁票
和写着“平安扣”字样的纸片
……
无声无息地告诉我们
他们和所有人一样
都渴望向着光明飞翔
此刻,一只黑色的蝴蝶
穿过莫埌村寂静的山谷
越过林梢。飞向遥远的天际
那也许是戴着黑色蝴蝶结的
待嫁新娘。正在找寻回家的路
期待来年的山谷
开满鲜花。每一朵都五彩斑斓
每一只向南飞翔的蝴蝶
都能抵达白云深处的故乡
【作者简介】伍迁,漆诗歌沙龙发起人之一,著有个人诗集《流浪的情人》和诗歌合集《漆:五人诗选》等,现供职于人民网广西频道。
月亮雨
李宗文
我写下那些文字的时候
我知道文字的光泽里人影绰绰
有泪滴或者雨滴
有的爬行有的昂扬屹立
穿过各自的轨道
这就是浮浊尘埃与澄澈天宇之别
月亮雨落下来的时候
湖面澄清,海风从远处带来的味道
让我们在钢筋丛林里
读懂辽阔的意味
于是我们案头的书一本本多起来
多到我们有时候思绪凝固
忘记了呼吸
穿越那场月亮雨
我们发现正面反面都有闪光的痕迹
长剑出鞘
我们只顾昼夜兼程
翻过沼泽地,草原,山川,
抵达那个叫康庄大道的地方
【作者简介】李宗文,南宁作协副主席,已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杏林赤子蓝青强》,系《提灯天使——援鄂医疗队员梁小霞》作者之一。现供职于南宁晚报。
远见
黄尚宁(壮族)
他能看见蓝色远方
无限遥远的物体
在不胜寒的高处
只有星星
能阻挡住他的视线
他习惯每天仰望
以星星为遮物
防止自己好高骛远
让那颗浮动的心
回归柴米油盐
每当前方星罗棋布的
村庄 亮起灯火
他不再往天上看
他把百姓家的灯火
看成了无数颗星
【作者简介】黄尚宁,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广西作协会员,历任县报、地市报、行业报记者,现供职于广西自然资源融媒体中心。
原始地母
蓝敏妮(壮族)
那个自称养过兔子的女人
那个自称追过狐狸的女人
那个自称曾斗量月光的女人
双手不停比划着黑洞洞的胸部
如今她只一心捉鱼,吃鱼,摆弄鱼骨
她的儿子在水底
她的丈夫在水底
她重复着海豚一样的啸叫
有着地母般原始的性感和挣扎
有时她站在深水中
用亡者的声音哭泣和说话
好像那个留恋人间的人
循着水道回来了
当她安安静静地站在人群外
素白白的口唇
像水洗过的小月亮
她温和地说:会好的
我们都会好的
【作者简介】蓝敏妮,鲁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新闻媒体人。作品散见《星星》《诗林》《诗选刊》《广西文学》等刊物。
一个记者和一座城(节选)
盘小春(瑶族)
熟悉的太阳,沿着西边日日走过的路
疲倦地把半边脸藏进海里
霞光如一群孩子,在天边逍遥自在
故意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踩着影子的脚步
兴奋地走进报社,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记者
相机、录音笔、老旧的台式电脑
是他在这个城市的财富
和最亲密的战友
他和它们的关系,比自己的影子还要亲密
他买来地图,标出街道、村庄和那片海
带着他忠诚的战友和地图
每天在路上奔跑,以最快的速度
记录城市里每天发生的新鲜事
和人民的生活
一页页报纸,一则则新闻
留住了昨日的美好、苦难与新生
一个个名字
如同一条条街道,一座座城市地标一样
被人们记住
他就是记者,将光带给每一寸土地
和每一方心田里的时光行者
【作者简介】盘小春,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广西民族报》《南方文学》《北海日报》等发表,现从事编辑工作。
在武汉电视台时的一次采访
——写在第24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
李道芝
冒雨,驱车数十公里,赶赴一场约定。
我伸直了身体,充当着副手,按下开关,
按下浑然不知的愧意。
很多年了,我还记得安装托盘的动作,
从白色珠子的游移中找到平衡。
但那次,一个环节的瑕疵,如天空爆发惊雷。
“忙活了一晌午,那是个没有声音的视频。”
剪片室里,传来巨大的寂静。
天已黑,我深深抱憾,
反复用无形的绳子给脖子打结,呼吸不过来,
眼泪朝着裂隙的地面跳下去。
从始至终,没有看到神灵闪电般降临。
那张与观众缺席的默片,仿佛时刻在提醒,
它残旧的一生
是件多么残酷的事情。
【作者简介】李道芝,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在《诗刊》《星星》等发表,现供职于广西民族报社。
编辑:黄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