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月篇 岜莱诗会 “心中那抹红”喜迎党的二十大岜莱诗会专刊(四)

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2-10-09

  新圩物语(组诗)

  ◎潘莹宇

 

  酒海井

 

  风从八十公里外的湘江

  吹来。穿破阳光的重重凝滞

  掠过层层稻香和新圩的缄默

  汇聚在一口古井的上空

  垂降七月的清朗

 

  酒海井你掩埋在一座山跟前

  两米宽的井口微微张开

  宛若历史在桂北磕掉的一颗门牙

  坠下一段不堪回首的冰冷和悲怆

  偶尔也有星光和雨水

  穿过灌木的阻挡

  投下一丝光亮与涟漪

  给凝固的记忆争取

  几滴回响

 

  许多人悄然而来

  许多人匆匆离去

  或哀痛颤栗警醒

  或麻木淡然程式化

  他们相由心生

  他们的位置不断更替

  犹如经年飘飞的沙尘

  总想在苦涩的井里映印着几缕倒影

  却不明白一颗静如止水的心

  哪里会泛起尘世的履痕

 

  你以酒为名

  你以海为量

  可是人世间又有几人明了

  你的滴酒不沾

  和满腹充塞的人世苦楚

  那一百多个被强行填入你无辜身躯

  让你永生都无法承受的伤与痛

  至今依然咬噬着你的魂魄

  让你卑微的心灵独自承受着

  一个时代的暗伤

  一个民族的悲怆

 

  不知不觉

  雨水漫过桂北的天空

  噼里啪啦的声音

  像子弹穿过岁月的枪管

  抚慰着满井被热血涤荡的忏悔

  和一段旷世空前的

  向死而生

 

  红军帽纪念墓

 

  没有什么比得上你

  更能告慰这片沉寂的红土

  和红土所珍护的信念

  以及信念里日渐苍白地等待

 

  八十年前的祖国

  冷酷与灰暗玷污着朗朗青天

  风是凝固的

  土地是干枯的

  阴影切割着穷苦人的命和运

  一群热血沸腾的中国人

  身着灰白军装头戴灰蓝八角帽

  从黄安从麻城从广州从井冈山

  站起来冲出去

  他们用帽檐上端的五角星

  为神州点亮一盏不灭的灯

  让黎民百姓看到了

  生的希望

 

  没有什么比得上你

  更加宽广和博大

  像十月的蓝天与白云

  像母亲敞开的胸膛

  呵护着他们再也无法老去的

  青春和容颜

 

  为了苏维埃的旗帜

  永不倒下

  为了亿万苦难同胞

  不再饥寒交迫

  他们赤脚丈量着苦难与不屈

  丈量着理想与高度

  他们用满腔热血

  浇灌苍白的大地

  从宁化于都长汀瑞金

  到粤赣湘赣边

  再到不朽的湘江两岸

  觉山铺新圩光华铺

  那七天六夜的绝地狙击

  三万颗红五星挂上桂北的天空

  三万顶八角帽化为山川草木

  酒海井一百二十多名伤残战士

  依然在壮烈呐喊

  那冷冽井底的暗黑和悲哀

  至今仍然浓得

  化不开

 

  没有什么比得上你

  更温暖更贴切更庄严

  八角帽上的那抹灰灰的蓝

  就像一面缓缓飘来的挽幛

  抚慰着一根根零落的骸骨

  让他们获得应有的英名和归宿

  那颗熠熠生辉的红五星

  就是他们永不熄灭的初心和信念

  无论是血雨腥风还是晴空灿烂

  他们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

  与大地的脉搏

  同频共振

  紧紧相连

 

  一杆叫纪念塔的枪

 

  这年代多少人早已鼾声如雷

  而你依然昂首挺胸

  屹立在酒井海纪念园广场

  在红军帽纪念墓跟前

  不弃不离

 

  你的式样仿佛很陈旧

  可以追溯到汉阳制造

  追溯到辛亥革命打响的第一枪

  追溯到南昌的开天辟地

  追溯到黄花岗七十二颗跳动的心

  追溯到秋收时期湘赣边的金黄稻田

  当然还可以追溯到

  八十年前桂北那首悲怆的民谣

  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

  但是你的颜色却是那么的闪亮

  像一道红色的闪电

  劈开了那个时代的邪恶与懦弱

  像一团鲜艳的火苗

  点亮新时代的昂扬与自信

  更像一柄浴血的剑

  刃口向内细细剖析着

  那些扭曲的躯体里

  他们的血脉沾染了多少杂质

  他们的灵魂还剩下多少克

  当然这也许是我的一点个人感受

  并非你的初心和本意

  在这个马放南山的年代

  或许你不过是想找一个地方

  安安静静地坐一坐

  让一身的铁质和锈红

  有一个安详的归宿

 

  潘莹宇,壮族,出生于桂西北农村。著有诗集《灵魂与家园》、小说集《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曾获首届《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赛短篇小说新人奖佳作奖、第六届壮族文学奖。

 

  七色记(组诗)

  ◎李会鑫

 

  绿

 

  在六堡镇,走上海拔五百

  云雾把岭南分成两份

  一半坐落大地,一半藏天上

  你想起喝过的茶,云雾的味道

  混合植物根部的细节

  山顶容易产生传说,采茶剧里的英雄

  百年来,瑶乡的茶叶揉捻、烘干

  走茶船古道去广东,出东南亚

  一场细雨,土地、石头、河流膨胀

  你在茶园感谢上苍的馈赠

  如果无法留住春天

  风是线索,杯中的茶是线索

 

  

 

  你总会看到西江的波浪

  一层一层,不紧不慢

  它有它的节奏,超脱俗世的平静

  你喜欢天空的蓝。你在云龙桥站立

  身体变成蓝。你看鱼逆流而上

  它们不知哪里是珠江,哪里是西江

  它们拥有不同的文明,听不懂水上船歌

  没有时间概念,不被谁催促

  没听过物流、旅游、电商、养老

  快乐仅仅是,水清了一些

 

  

 

  你驻足骑楼城,触摸2200年建城史

  抬头,历史的斑驳照在脸上

  在大同酒店旧址,你想起周恩来的足迹

  想起梧州在中共广西党史上的十八个第一

  桂江的船集结装货

  船员常年奔跑在水上

  顺流而下,去粤港澳,往太平洋

  船身的红色是大海的痣

 

  

 

  傍晚,西江流淌黄金

  灯火亮起来,星星点点

  你痴迷于白天和黑夜的界线

  黑不是黑,白不是白

  霓虹灯弯腰,像熟悉的稻谷

  它们最理解夜归的人

  萤火虫发出微光,等你回来

  为你营造太阳的炽热

 

  

 

  草灰。你从这个词汇认识灰色

  黯淡的铁轨,你踏上火车,向北

  远离父母,外出打拼

  你看到喀斯特地貌耸立的烟囱

  高楼撑起白云,草木的魂灵

  你在桂林的山水找到了栖息地

  怀念西江的草木,草灰浸泡的粽子

  你知道即使是炊烟

  也曾在天空回头,寻找它的根

  

 

  她在北回归线除草、种植、收割

  躯体逐年风化,卷起

  你感慨不再年少,却未曾留意她

  颧骨突出,头发稀疏

  你回乡,她执意用颤抖的手

  给你盛饭,坐在对面看着你吃

  你想起小时候,瞥见她的瞳孔变成

  褐色

  你的眼睛曾装下整个世界

  眼泪却溢了出来

 

  

 

  燃烧的火在地底沉默

  中和窑的匣钵在墙上,瓷器碎片

  铺成街巷

  北流河的浪花搁浅,白色的鳞片老去

  墙角有青苔,往事最后的注脚

  走过中和窑,你的双脚变成指针

  锐利而沉重

  每一次迈步,地底碗、盏、盘、碟

  的裂痕

  从宋朝传来微弱的回响

  而另一边,白鹭飞过来

  少年在山顶驱赶羊群,被白云包围

  云的重量增加两吨

 

  李会鑫,广西梧州人,作品见于《星星》《散文选刊》《广西文学》《西部散文选刊》《散文诗世界》等。

编辑:实习生 谭金铭  mzb